番茄溃疡病的有效应对措施

时间:2024-03-11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番茄溃疡病系国内检疫对象。一旦发生对生产影响很大,且难于防治。 症状 溃疡病为害叶、茎、果。发病后,首先是植株下部叶纵卷、萎蔫,似缺水状,叶缘及叶脉间逐渐变黄、变褐,直至枯死,病叶不脱落。病菌在髓部扩展,病部,病上、下发展,髓部呈疏松的海绵状直至腐烂成空腔,植株死亡。后期病株常出现长条状坏死斑,茎略粗,并长出许多不定根。多雨潮湿时,病茎部溢出白色菌脓。果实染病,畸形皱缩,生长迟缓,果实表面可见隆起的白色圆点,圆点中心褐点,本栓化,犹如“鸟眼”,周围有白色晕圈。果实内种子很少或无。


  病原: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absp michiganense (Smith)Davids et al 称密执安棒杆菌番茄溃疡致病型,属细菌。该菌菌体短棒状,无鞭毛。适宜温度25~27℃,适宜Ph7,致死温度53℃,10分钟。


  发病特点:病菌在种子内外或附着于病残体上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中存活2~3年。种子带菌是核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可通过寄主的伤口、嫩果的表皮侵染,借雨水、浇水、农事操作传播。温暖、潮湿气候,多雨多露的天气,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检疫。划定疫区,严禁调运,防止扩散。


  (2)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种子,培养无病壮苗;温汤浸种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杀灭种子内外的细菌;实行3年以上轮作。


  (3)药剂防治。当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销毁,并喷洒药剂封锁,以防扩散。药剂可用30%DT500倍液或50%可杀得800倍液,或用新植霉素、硫酸链霉素、农用链霉素等。对中心发病区,可用上述药剂灌根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