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黑星病的症状及防治要点

编辑:Bess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症状:幼苗染病,真叶较子叶敏感,子叶上产生黄白色近圆形斑,发展后引致全叶干枯;嫩茎染病,初现水渍状暗绿色梭形斑,后变暗色,凹陷龟裂,湿度大时长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卷须染病则变褐腐烂;生长点染病,经两二天烂掉形成秃桩;叶片染病,初为污绿色近圆形斑点,穿孔后,孔的边缘不整齐略皱,且具黄晕,叶柄、瓜蔓被害,病部中间凹陷,形成疮痂状,表面生灰黑色霉层;瓜条染病,初流胶,渐扩大为暗绿色凹陷斑,表面长出灰黑色霉层,致病部呈疮痂状,病部停止生长,形成畸形瓜。


  ◆病原: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11.et Arthur 称瓜枝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白色至灰色,具分隔。分生孢子梗细长,丛生,褐色或淡褐色,形成合轴分枝,大小160-520×4-5.5孢子11.5-17.8×4-5微米;双胞,19.5-24.5×4.5-5.5微米。病菌生长发育温限2-35℃,适温20-22℃,除为害黄瓜外,还侵染西葫芦、南瓜、甜瓜、冬瓜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于田间或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黄瓜种子带菌,其带菌率随品种、地点而异,最高可达37%,种子各部位带菌率以种皮为多;病菌主要从叶片、果实、茎蔓的黄瓜黑星病病菌 皮直接穿透,或从气孔和伤口侵入,潜育期随温度而异, 一般棚室为3-6天,露地9-10天。该菌在相对湿度93%以上,均温15-30℃之间较易产生分生孢子,相对湿度100%产孢最多,分生抱子在5-30℃均可萌发,适宜萌发的条件是温度1525℃并要求有水滴和营养,当棚内最低温度超过10℃,相对湿度从下午6时到次日10时均高于90%,棚顶及植株叶面结露,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露地该病发生与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多少有关。如遇降雨量大、次数多,田间湿度大及连续冷凉条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青杂1号、2号,津春1号,中农13号,11号、7号,白头霜,吉杂2号等。


  (2)选留无病种子,做到从无病棚、无病株上留种,采用冰冻滤纸法检验种子是否带菌。


  (3)温汤或药剂浸种。55-60℃恒温浸种15分钟,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分钟后冲净再催芽,或用O.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均可取得良好的杀菌效果。


  (4)覆盖地膜,采用滴灌等节水技术,轮作倒茬,重病棚(田)应与非瓜类作物进行轮作。


  (5)熏蒸消毒。温室、塑料棚定植前10天,每55立方米空间用硫磺粉0.13公斤,锯末O.25公斤混合后分放数处,点燃后密闭大棚,熏1夜。


  (6)加强栽培管理。尤其定植后至结瓜期控制浇水十分重要。保护地栽培,尽可能采用生态防治,尤其要注意温湿度管理,采用放风排湿,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抑制病菌萌发和侵入,白天控温28-30℃,夜间15℃,相对湿度低于90%。中温低湿棚平均温度21-25℃,或控制大棚湿度高于90%不超过8小时,可减轻发病。


  (7)用粉尘法或烟雾法于发病初期开始用喷粉器喷撒10%多百粉尘剂,或5%防黑星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或施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00克,连续防治3-4次。


  (8)棚室或露地发病初期喷洒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150倍液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武夷菌素(BO-10)水剂150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亩喷药液60-65升,隔7-10天1次,连续 防治3-4次。


  (9)加强检疫,严防此病传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