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立枯病的发病特点

编辑:Juli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南瓜立枯病:播种后出苗前染病出现烂种、烂芽,出土后染病根茎基部出现长条形黄褐色病斑,初发病时病株白天萎蔫,夜晚恢复,随病情发展,病部凹陷缢缩成蜂腰状,致病苗萎蔫枯死,常呈立枯状,但南瓜等子叶较大,有时支撑不住,也会出现倒伏。有时病部及四周土表长有浅褐色蛛丝状霉但不显著,且病程较长,常拖至十几天病苗才枯死,别于猝倒病。


  ■病原: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类真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两种真菌均在土中生活,腐生性较强,前者以菌丝体和卵孢子越冬,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长出芽管,然后在芽管顶端膨大形成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在土中的菌丝体也可产生游动孢子囊,借灌水或雨水飞溅传播侵入幼苗后引起猝倒。立枯丝核菌以菌丝或有性态产生的小菌核越冬,腐生性强,遇有合适寄主,条件适宜直接侵入为害。猝倒病菌15-16℃繁殖快,30℃以上受阻,多在气温低、阴天多时易发病。立枯病菌发病适温20-40℃,最高42℃,最低14-15℃,温暖潮湿、通风不畅、幼苗徒长易发病。前者在低温高湿时易发病,后者在高温、高湿时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