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客人前不久从美国远道而来,考察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褚贵村徐光的种植大棚。他们代表美国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来这里考察投资项目,而吸引他们来的正是一种看上去很普通的可以生着吃的叶子。 徐光的大棚里的作物叫紫苏,是朝鲜族地区常见的大田作物。紫苏在我国其他地方一直被当作药来用;但是朝鲜族却把紫苏当成日常的蔬菜―――用它包肉它能解一部分肉的腥味,炖汤也好吃。徐光的这片基地共占地1700多亩,种植紫苏1000亩,如果能吸引到资金,他准备利用这些紫苏建加工厂,投产后一年能加工2700吨左右。靠着小小的紫苏叶,徐光在最近三年中赚了一千万元,而三年前徐光只是在沈阳靠倒房赚差价挣钱。2006年春节后,徐光想给家乡褚贵村投资做点事,就捐了60万元帮助村里建大棚种韩国白菜;但村里拖拖拉拉,老盖不好大棚。 紫苏一般都是夏季上市,春节前后紫苏1公斤的价格在80元左右,而这季节本没有能采摘的紫苏。村里已经有人研究出紫苏的反季节种植方法。于是徐光把剩下的几个棚都改成种紫苏。徐光找到最会种紫苏的杨士云。杨士云研究种植紫苏有5个年头了,家里也种了一百多亩的紫苏。可徐光找了他好多次都被拒绝了,徐光只得自己慢慢摸索着种植。一次,他发现长到二十多天的紫苏有一部分开始开花;连续几天,紫苏就不再长叶了,并且开花的紫苏越来越多。种紫苏就是靠卖叶子赚钱,一旦开花以后,叶子就停止生长,预计能赚的几十万元就这么泡汤了,这时徐光又想到了杨士云。在苏家屯只有杨士云一家这几年冬季种植紫苏,市场上供不应求;看到徐光一上来就种了四五百亩,杨士云不想教,怕徐光学会以后,自己就没法卖了。 为此,徐光愿意把基地纯利润的5%分给杨士云作为股份,前提是让他来基地当技术员。杨士云觉得占有股份不仅挣得多,比自己种还要更轻松,就答应了徐光的要求。杨士云告诉徐光,冬天因为光照少,所以导致紫苏开花,只要在大棚里安上日光灯,增加光照,把温度控制好,就能避免它开花。问题解决后,徐光一个棚的产量达到1500公斤。 2006年12月,徐光的第一批紫苏上市。沈阳的西塔街是东三省有名的朝鲜族聚集区域,在西塔农贸市场里,夏天10元钱1公斤的紫苏,到了冬天一般都是35元、40元,而且不够卖。商户李江要发货到外地,每天都要几百公斤的紫苏叶,他说:“全国各地好像就我们沈阳有,韩国料理店想吃这个新鲜的东西,但是还没有产量。” 徐光虽然每天供应李江50公斤紫苏,但是远达不到李江的需要量;别的摊位这时也开始向徐光要货,这激发了徐光扩种紫苏的决心。2007年初,徐光筹集了1000多万元,租了村里的地,在村头建了170个大棚种植紫苏;到2007年夏秋后,他的棚每天都能达到3000公斤左右的供应量。徐光也把紫苏卖到了其他朝鲜族人比较多的城市,如青岛、威海等,每天的利润在两万元左右。他后来发现,他的紫苏能卖到80元1公斤,而商贩转卖给韩国客商1公斤紫苏却卖到160元。徐光没想到获利最大的是经销商,于是他想跟韩国客商直接交易。徐光了解到,韩国人吃紫苏叶就跟中国人吃蔬菜一样,每顿饭都得有。韩商金日东从中国的一家贸易公司收购紫苏,那家公司一直不透露基地所在的位置,可金日东想在中国找到种植基地。金日东以1公斤鲜叶120元的价格,从徐光这里买了几百公斤紫苏。徐光想和金日东长期合作,可徐光发现金日东一次要货就是十几吨,而鲜紫苏每天采的量有限,保存期也只有十几天,不够发一次货的量。于是徐光琢磨用韩国泡菜的方法腌紫苏。三个月后,徐光试验出了一种适合韩国人口味,又保存时间长的腌紫苏;腌制出来能保存三个月,而鲜叶就能保存20天左右。2008年初,徐光把腌制好的紫苏拿给金日东后,金日东准备跟徐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