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消炎和保健作用,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随着紫苏经济价值的不断开发,尤其是用紫苏嫩叶加工的产品备受日韩等国外市场青睐,出口销量多、效益高,因此我国紫苏种植面积日益扩大,逐渐形成规模生产。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紫苏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整地施肥
南方地区栽培紫苏宜采用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紫苏喜温、耐湿、耐涝,抗性较强,对土壤条件适应性强,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旺盛。整地前先施基肥,施基肥量视当地土壤情况而定,一般每棚(150m2)基肥施用量为:油饼40kg、过磷酸钙15kg、土杂肥500kg。施肥后,土壤深翻25~35cm,然后耙平做畦。畦面具体宽度视大棚宽度而定,宽约5m的大棚一般做3畦,畦宽1.2m,沟宽0.4m。
2、播种移栽
紫苏1年可生产2茬,江南地区春茬于3月播种育苗,5―8月采收;秋茬于9月播种育苗,12月―翌年3月采收。紫苏可以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但育苗移栽更有利于紫苏生长,植株长势整齐,便于管理。育苗在温室里进行,按种植面积的8%~10%准备苗床,苗床播种量为10~14g/m2。播前苗床要浇足底水,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盖1层见不到种子的薄土,经7~10d即发芽出苗。一般间苗3次,苗距约3cm。为防止苗疯长成高脚苗,应注意及时通风、透气。苗长至2叶1心即可移栽定植,及时浇足定根水,栽培密度为每棚2000~2500株。
3、日常管理
3.1肥水管理
紫苏在大棚内经历一个从高温到低温的过程,前期生长较快,但杂草生长同样也较快。因此,必须及时除草,并追施一定数量的速效肥。当紫苏长出2~3片真叶时,每棚施尿素1.5~2.5kg,并叶面喷施1%磷酸二氢钾溶液2次。
3.2整枝打杈
紫苏分枝性强,定植20d后,就已长成5茎节的植株,应将茎部4茎节以下的叶片和枝杈全部摘除,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随植株生长抹去多余的腋芽、小权,保持每株有6~8条侧枝。
3.3棚膜管理
根据天气情况,大棚两头塑料薄膜以关为主,适当通风、换气。若遇强低温天气,棚内可加盖小拱棚,但晴天中午仍应注意通风、换气。
3.4病虫害防治
紫苏的无公害栽培,病虫害防治要运用综合衣业技术措施,结合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尽量少用化学农药。
为害紫苏的病害主要有斑枯病、根腐病等。可采取及时清除棚室内病残体、合理密植、科学调控温度、湿度等农业措施防治。整地后做畦前喷施赐保康活性(生物)有机肥300倍液,每667m2用量2kg,对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病害严重时,斑枯病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者1:1:200波尔多液喷雾;根腐病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主要喷洒根茎部,每7~10d喷雾1次,连续2~3次。
为害紫苏的害虫主要有叶螨、蚜虫、青虫等。虫害应以物理防治为主,在棚室门、防风口挂防虫网,室内挂频振式杀虫灯,每667m2挂30cm×50cm粘虫板25片,这样可基本控制虫害发生。如虫害重,可适当配合喷施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
4、采收加工
当第5茎节以上的叶片横径宽6cm以上时即可采摘,要留下足够的功能叶,以使紫苏继续生长。采后将上部茎节上发生的腋芽抹去。采叶高峰期平均每隔3~4d可采摘1对叶片。作为出口商品的紫苏,其采收标准是叶片中间最宽处达到12cm以上,无缺损、无洞孔、无病斑。采收的嫩叶要当日收购、当日加工,以防发热变质,影响产品质量。紫苏从采收到生产结束,每株可摘叶100~150片。
5、留种采种
紫苏嫩叶采收结束后,其残体随之翻犁入土,准备下一季作物种植。若要留种,可根据需要量选择植株生长整齐一致、叶片两面都为紫色的原栽培地作为留种田块,继续肥水管理,要求适当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促进开花、结实。当紫苏种子大部分转褐成熟时,于早晨一次性收割,转运至场地晒干、脱粒、扬净,种子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