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泥池养殖黄颡鱼技术: 一、鱼池:利用规格为9.5米×9.8米×1.5米的水泥池作为试验池,有充氧设备和遮阳网。如自流排水系统尚未配套,可静水养殖。 二、鱼种放养购进黄颡鱼鱼种3000尾,140尾/公斤,平均体长6.8厘米,平均体重7.27克。个体均匀,体质健壮。平均投放鱼种32.2尾/平方米。鱼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消毒5―10分钟(注意鱼的反应)。 三、饲养管理:根据黄颡鱼的摄食习性、活动规律,每日早晚投喂2次。饲料使用配合饲料,粗蛋白38%―40%,手工投喂,投喂时间约20分钟。日投饵量参照理论投饵率表,同时根据黄颡鱼摄食情况和水温变化做适当调整。 饲养期间,每天早晚观察黄颡鱼活动情况、摄食情况,每天测量水温,根据水质情况确定换水量,定期测量体长、体重。 水温达到20℃以上时,每周用溴氯海因0.3×10的负6次方消毒1次。在整个养殖期间,除初期因长途运输有少量死亡外,中后期极少死亡。最后测试成活率达到98%。 四、结果:经过185天饲养,黄颡鱼产量达229.6公斤,2943尾,平均体重78克,出产成鱼2.47公斤/平方米(折合亩产成鱼1642公斤),饵料系数1.54,成活率98%。 五、效益分析:经核算,去除成本,按黄颡鱼批发价计算,获利折成每亩10338元。 六、小结:黄颡鱼是目前淡水养殖中少有的高效品种之一。种用水泥池养殖黄颡鱼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一是能够充分发挥集约化养殖的优势,水体小,密度高,单位面积产量高;二是水质易于调控管理,疾病容易发现、控制;三是高投入、高产出,平均每平方米投入58.5元,产出74元,投入产出比为1:1.26,具有很高的回报率;四是黄颡鱼养殖在技术上易于掌握,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大面积推广。如能实现自流排水,产量将会有较大的提高。 (二)水泥池养殖泥鳅的方法: 一、建池。鱼池可用砖、石砌成,面积、形状大小可自行决定。池深要求一米以上。鱼池进出水口处要用铁丝网或者塑料网围住,池底最好略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池子砌成后,用水泥抹平、待凝固后放进肥泥16-20厘米,并注入清水35-50厘米,即可放种饲养。池的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因为泥鳅好动,以防窜逃。 二、选种。每年的“夏至”是养殖投放最佳期,鳅苗可以到市场上购买,或者进行人工繁殖,捕捉。投放种量可按每平方米0.5-0.75公斤。要选择体壮无损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一雌三雄的比例搭配。鳅鱼雌雄的鉴别方法:可看其外表,雄鳅苗头尖,胸鳍窄长,身长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而雌鳅苗头呈椭圆,前身粗而尾端细,胸鳍宽而短,尾端圆平。泥鳅的繁殖季节是每年5-8月,每尾怀卵量7000-10000粒。如果采用人工催产,每尾泥鳅注射2-3个青蛙垂体,在水温20-25℃时,经过24小时后即可产卵。可以用棕叶片做附卵工具。受精卵约2天左右出苗,出苗一天后,按每10万尾鱼苗每天喂鸡蛋一个,研碎后调成汁投喂。每天换水两次,10天后放入鱼池中,孵出的幼苗要单养,可作为第二年饲养的鱼种。 三、管理。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鱼粉、豆饼、豆渣、米糠、麸皮、牛粪或者蝇蛆都可作饵料。 泥鳅在饲养过程中,投入量一般是根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每天投喂饲料4次就可以了,在撒饵料时应沿池分散撒。防止鳅鱼抢食残斗。也可适当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切莫过多过频。池水质要保持一定的新鲜度,如果池水呈现茶褐色或黑褐色,泥鳅就不断浮上水面吞吸空气,说明水质已老化,应停止施肥和投食,要及时换水,一般每月换水2-3次。 (三)水泥池高密度养黄鳝技术: 1.养殖池的建造 黄鳝池应选择在向阳避风,接近水源,进水、排水方便,水源不被农药污染,日常管理方便的地方。黄鳝养殖池的规格一般以10平方米大小为宜。黄鳝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习性,饵料不足时会互相残食,因此,鳝池不宜造得太大。如有条件,应多建几个池,以便分级饲养,提高效益。池深一般为1米,长宽可根据地形条件而定。将池底和池壁的土夯实,再用水泥浆抹光,也可用砖砌构建,做到既不渗水,又不会被黄鳝打洞穿孔而漏水。池壁顶上做成向内伸出10厘米的檐,使壁顶呈"r"型,以防黄鳝沿池壁向上窜出或用尾钩墙外逃。在距池顶15厘米处,开一个10×20厘米的溢水孔,并用铁丝网罩住防逃,供暴雨时池水上涨排水用。池底筑若干条土埂,土埂高40厘米、宽60~70厘米,供黄鳝打洞藏身,两土埂间隔50厘米,以利黄鳝外出觅食。 土埂的做法是:用2块40厘米宽的模板侧竖,中间相隔60~70厘米,做成模槽。选用旱地上的松土,用锄薄削敲细,加水稍加搅拌,倒在模槽里夯实。为了使土埂耐水浸而不垮,可在拌土时加入少量石灰水,以增加密度;但石灰不能用得太多,以免过分板结后黄鳝无法钻洞,一般为每立方米土中用1千克石灰为宜。在土埂之间的沟中,铺20厘米厚度的肥河泥或塘泥,或是堆积腐熟的有机物质(青草拌和猪、鸡粪肥均可),以繁殖水生昆虫和浮游生物,供黄鳝食用。土埂顶上保留10~20厘米的水层,最深不能超过30厘米。池内放养一些水生植物,以遮挡住一部分阳光,夏季温度过高时,可在池上搭棚遮荫。 2.饲养管理 选择无损伤、背部呈深黄并带有褐色斑纹、条重25克以上的幼鳝作种苗,放养后成活率高,生长快。放养时应按大小分级、分池饲养,使用一池中的苗种大小均匀,切忌大小混养,每平方米一般投养50~60条(约1.5千克)。饲养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每平方米可增至80~100条(约2.5~3千克)。黄鳝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因其越冬后体内营养消耗多,此时需大量摄食,食量大,食性广,便于驯化;因放养早,可有足够的生长期。只要饲料充足,水质良好,到12月份捕获时,大的可达150~200克,平均每尾可长到70~100克。黄鳝的生长适温为15~30℃,水温10℃以下时在洞中冬眠:15℃以上时,出洞找食;35℃以上时,在深洞中纳凉,少出洞外,5~9月是黄鳝的摄食生长盛期。黄鳝是肉食性鱼类,贪食、喜食活食,小鱼、小虾、蚯蚓、河蚌等都是其饵料,也吃各种昆虫的幼虫和浮游生物,蚕蛹、屠宰场下脚料等也是黄鳝的好饲料,在食物不够时,还吃一些浮萍等植物性饵料。5~9月是黄鳝的摄食盛期,此期间应使其匀食足食。 由于黄鳝通常在夜间活动,所以投食可在每日傍晚进行,以后逐日提早,直至固定在每日下午4时投饵。视鳝体情况,也可隔日投饵1次,以增加摄食量。投食量为鳝鱼体重的6%~8%,投食量要避免忽多忽少。投喂过多,吃剩的食物腐烂发臭,影响池内水质;过少,则会因吃不饱而互相残食,应以次日早上略剩少量食物为度。在饲养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同一池内的黄鳝总有大小差异。为避免自相残食,要经常观察黄鳝的生长情况,若发现池中鳝鱼大小规格差异较大时,要及时按大小分养。这一点要特别重视,有的黄鳝饲养户低产的原因就在于此。黄鳝对养殖水域的要求较高,水质要求肥、活、爽,含氧量充足。黄鳝除主要用鳃呼吸外,还能用咽腔和皮肤进行呼吸。当水中溶氧不足时,常将头伸出水面透气,呼吸空气中的氧,俗称"黄鳝打桩"。水质的好坏会影响到黄鳝的摄食与生长,因此应经常保持水质清新。黄鳝的抗病能力很强,一般不会患病,但在养殖期间可发现鳝体背部出现黄豆大小的梅花斑状病征。为防治这种病,可在池内养几只癞蛤蟆,其体腺分泌的"蟾酥"具有防治此病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