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霉病防治技术知识大总结

编辑:Dav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制约了草莓品质和产量,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草莓灰霉病防治难度大,农户们必须加强对该病的了解,提前做好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措施。下面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草莓灰霉病防治技术等相关知识:

草莓灰霉病防治技术知识大总结

草莓灰霉病症状

草莓灰霉病主要为害果实,花瓣、花萼、果梗、叶及叶柄均可感染。果实发病常在近成熟期,发病初期,受害部分出现黄褐色小斑,斑点呈油渍状,后扩展至边缘棕褐色、中央暗褐色的病斑,且病斑周围具有明显的油渍状中毒部,最后全果变软腐烂,病部表现密生灰色霉层,湿度大时,病部亦会产生白色菌丝。

草莓灰霉病发病条件

草莓灰霉病的病原菌在气温18-25℃的高温条件下大量繁殖,低温干燥下则影响孢子形成。该菌在受害植株组织中越冬,产生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连续阴雨或多雾天气易流行。分生孢子在阴天及雨后次日早晨多,晴天最少。连作田块发病多、施用氮肥过多、栽植垄过低、植株基部老叶过多以及垄上积水、棚内通气不良,则发病严重。梅州各县发病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 上旬开始发生,次年1-2月为发病高峰。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随病残体或菌核在土壤内越冬。通过气流、浇水或农事活动传播。温度0-35℃,相对湿度80%以上均可发病,以温度0-25℃、湿度90%以上,或植株表面有积水适宜发病。空气湿度高,或浇水后逢雨天或地势低洼积水等,特别有利此病的发生与蔓延。另据调查,平畦种植或卧栽盖膜种植病害严重;高垄、地膜栽培病害轻。

草莓灰霉病防治技术知识大总结

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18~25℃,相对湿度90%以上。高湿条件下,该菌大量繁殖。病原菌在受害植物组织中越冬,孢子广泛飞散于空气中,由空气传播。气温20℃左右,持续高湿环境,容易导致灰霉病的大流行。草莓发病敏感生育期为开花座果期至采收期,发病潜育期为7~15天。

保护地栽培比露地栽培的草莓发病早且重。阴雨连绵、灌水过多、地膜上积水、畦面覆盖稻草、种植密度过大、生长过于繁茂等条件下,易导致草莓灰霉病严重发生。大棚栽培草莓的发病初期常在2~3月初气温回升后开始蔓延,3~4月为发病高峰期,露地栽培的发病高峰在果实收获期的5月。

草莓灰霉病防治技术知识大总结

草莓灰霉病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 做好育苗或移栽前的消毒工作。移栽或育苗整地前用65%甲霉灵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或45%特克多悬乳剂600倍液,对棚膜、土壤及墙壁等表面喷雾,进行消毒灭菌,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

2. 合理轮作:以水旱轮作为主,草莓连作2-3年要换地,不能轮作的应严格做好土壤消毒工作。

3. 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或滴灌节水栽培。严把栽种密度,施肥时做到适量肥料,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防止植株过度茂盛。选用紫外线阻断膜抑制菌核萌发。开花前期、开花坐果期和浇水前喷药防治,配合喷施菜果壮蒂灵提高草莓循环坐果率,促进果实发育,重点保花保果,协调营养平衡,防治草莓畸形发生,使草莓丰产优质,浇水后加大放风量。

4. 及时摘除枯叶、老叶,发现病果及时摘除,并将病果残叶带出果园外烧毁或深埋。

5. 露地栽培园遇连续阴雨天气时,应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大棚栽培的则在中午气温高时,做好通风换气工作,避免棚内长期高湿状态,增大发病率。

药剂防治

以预防为主,用药最佳时期在草莓第1花序有20%以上开花,第2花序刚开花时。药剂选用:40%嘧霉胺悬浮剂600~800倍液,或每亩用50%异菌脲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100毫升(克)、兑水喷雾,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每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交替用药。保护地还可选用10%腐霉利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或15%克菌灵烟剂,每亩用药200~250克,于傍晚用暗火点燃后立即密闭烟熏一夜,次日开门通风,或用6.5%甲霉灵超细粉尘剂每亩次1千克防治。烟熏和喷粉尘效果优于喷雾,因其不增加湿度,防治较为彻底。

草莓灰霉病防治技术知识大总结

草莓灰霉病防治注意事项:

1. 喷药时在晴天上午结露消退后进行,将地表、叶面、叶背均匀喷雾。

2. 不能与碱性农药及铜制剂同时使用。

3. 使用熏蒸剂时,做到棚室密闭,以提高防效。

4. 施药和熏蒸时要做好安全防护,以免发生人员中毒事件。

    标签: 草莓灰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