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园大红瓢虫的防治方法

编辑:Juli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成虫体长5-6毫米,近圆形,呈半球形拱起,密被金黄色短毛。头、触角、口器、前胸背板、小盾片、鞘翅、腹面各部以及足均为黄红色。有触角8节,复眼黑色,为椭圆形,上被细毛。雄虫第五节腹板后缘渐内凹。雌虫第五腹板后缘平直,足胫节有特殊的纵陷,爪具三角形基齿,不对裂。[发生规律与保护利用]当吹绵蚧大面积发生,或当地尚查不到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存在时,应及早从外地引种饲放。短距离引种时,捕捉成虫,老熟幼虫和蛹均可;远距离引种时,则以老熟幼虫或刚化成蛹的为好。若冬季发现吹绵蚧发生较严重时,也可将引种的瓢虫在温室内先进行繁殖,温度保持在15-30℃,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田间放虫时间:澳洲瓢虫在3-11月份。但以4-6月份效果好些;大红瓢虫则为4-9月份。放虫树最好选择位于橘园中央,吹绵蚧虫数多,枝叶又较茂盛的植株。放虫前后,绝大多农药均不能使用。放虫数量,根据害虫数量多少和放虫时间的早晚而定,一般果园每667平方米(1亩)放虫量20-30头为宜。放虫后约2个月即可将吹绵蚧消灭干净。
    标签: 瓢虫 引种 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