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害 又叫切叶象甲、切叶虎等。成虫咬食嫩叶上表皮,留下下表皮,使叶片卷缩、干枯;雌虫在嫩叶上产卵后,在近基部横向咬断,留下刀剪状的叶基部。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mm,红,有白色绒毛。喙、复眼、触角黑色。鞘翅黄白色,周缘黑色,每个鞘翅上有10行纵列的粗密深刻点,刻点上着生白色毛。腹部膨大,腹端露出鞘翅之外。卵长椭圆形,长约0.8mm,宽约0.3mm,表面光滑,初产时白色,后变淡,腹部各节两侧各有1对小肉刺。蛹长约3.5mm,宽约1.7mm,离蛹,淡,老熟时黄褐色,头部有乳状突起,末节具有肉刺1对。 (3)生活习性 1年发生7~9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次年3月中旬至4月初羽化,成虫出土为害嫩叶,4~7天交尾,产卵于嫩叶正面主脉里,随后咬断叶片,卵随叶片落地,幼虫孵出后由主脉向叶肉潜食,可见婉蜓曲折隧道,幼虫期5天,老熟后入土化蛹,土栖期12天。成虫具群集性、趋嫩性。5月下旬至6月和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是危害高峰期。 (4)防治方法 第一,结合除草、施肥、控冬梢时,松翻园土,破坏化蛹场所。第二,及时收拾并烧毁地面被咬断的嫩叶,消灭虫卵、幼虫。第三,药剂防治。抽梢期,喷施90%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加40%乐果各1000倍液。7天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