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种梨大学生促农致富

编辑:Berg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不断提高,梨的营养价值广泛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梨种植市场前景广阔,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梨种植户种植的积极性。

返乡种梨大学生促农致富

十多年前,双土镇无量村是云阳县最贫困的山村。如今,海拔1000多米的无量山上,梨树漫山遍野,村民们纷纷尝到种植梨树的“甜头”,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这一切都是因为杨大可,从四川大学毕业的他放下城里的工作,回村带领村民致富创业。2006年,这个当年的高材生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杨大可不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却是第一个放弃城里工作、回到村里创业的年轻人。

1999年,杨大可刚从四川大学应用电子系毕业,就被成都一家通讯公司录用。走出大山跳出“农门”,是许多山里娃的梦想。就在家人为他能在城里扎根感到高兴时,杨大可却决定:辞掉工作回老家创业。

杨大可说,自己曾多次去成都龙泉驿游玩,那里的特色观光农业,让他大开眼界。他想到爷爷曾说过,越是贫困落后的地方,越需要技术和人才。解放前毕业于武汉大学农业系的爷爷,就回乡种过梨树,家里至今还有几十亩梨园。“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为何不回老家干一番事业?”杨大可想。

2000年,杨大可毅然辞去工作,回到老家当农民。白天,他和父母上山开荒、除草、打窝;晚上,抱着书自学梨树种植技术。一个月后,后山的荒坡开垦出来了。杨大可向亲戚朋友借款5万多元,跑遍湖南、北京、吉林等十多个省市,引进了300多个梨树品种,带动村民一起种植。

2003年,无量村梨树种植初具规模,面积达到2000亩,水果批发商排队上门收购。2005年,杨大可注册了无量山第一个品牌“大可牌”水晶梨。

2006年,杨大可开始无偿向村民传授梨树种植技术。那一年,他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还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返乡种梨大学生促农致富

“多数村民多年靠山吃山,手里哪有钱来承包土地种梨?他们担心没有技术,害怕见不到效益、钱打了水漂。”杨大可动员乡亲们都来种梨,主动与村民签订承包协议:他将种苗提供给村民,实行包成活、包技术、包回收,成活率不低于95%,挂果后村民再付种苗款。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杨大可发起创建了云阳县大果水晶梨专业合作社,与村民签订承包协议,到2007年,全镇水晶梨种植面积达到了4500亩。

为帮助乡亲们买到便宜的化肥,杨大可垫资3万余元,从新县城购回果树专用肥料32吨,满满两车肥料从县城运到无量村。之后,他又多次前往万州购回了农资农药,仅这两项,就为乡亲们节约资金3000多元。

如今,41岁的杨大可已是云阳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会长。“这几年村里发展得很不错。”杨大可说,云阳县大果水晶梨专业合作社已经带动476户村民发展梨树种植,无量山上梨园的年销售总收入已达到1200万元。

梨种植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打破旧的种植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找到了新的增收路子。

    标签: 梨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