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明毒蛾的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时间:2024-08-06 编辑:Aaro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龙眼明毒蛾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是龙眼种植过程中一种常见的虫害,极大的影响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那么,农户们该如何预防龙眼明毒蛾呢?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龙眼明毒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供农户们参考。

龙眼明毒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形态特征:

卵 扁球形,纵径0.45mm,横径0.7mm,顶部中央凹陷。初产时淡黄绿色,后渐变为黄白色,将孵时暗褐色。

蛹 体长15~16mm,胸宽5.5~6.5mm,黄褐色。复眼和触角较粗大突起。中胸背片光滑。腹端具短小臀棘。

幼虫 末龄虫体长30~33mm,胸宽7~8mm。体灰黑褐色,上布满灰黑色的毛瘤,瘤上生有带小刺状的灰黑色短毛。头黑褐色。前胸背第十毛瘤较粗大,斜前指,黑色;中、后胸的第二、三毛瘤玫瑰红色,上生灰黑色带小刺状的短毛丛。背线黄白色,各节背线上有一小红点,各节间有一小黑点。

成虫 雌虫体长15~17mm,翅展41~42mm;雄虫略小。体被黄色的鳞毛。头部较小。触角双栉状,栉齿棕红色。前翅鲜黄色,中间有两条波纹状淡黄色的细线。细线中间近内缘为一黑褐色斑块。后翅颜色与前翅相同,无线斑。雌虫腹端平截,具深黄色短线毛丛。

生活习性:

发生世代不详,在广西南宁一带以蛹越冬。3月中旬至4月上旬羽化为成虫。

成虫多于16~17时羽化,翌日上午交尾,当晚可产卵。

卵块产于叶片或小枝条上,每块由50~60卵粒组成,上粘附有深黄色绒毛;每雌一生产卵4~6块,约300粒。

卵历期在日平均气温25~26℃时为7~8d,初孵幼虫群居在原卵块附近,约经3d后分散取食。

幼虫期在日均气温27~28℃时平均36.8d。一生蜕皮6次,老熟幼虫在隐蔽处吐丝结茧并化蛹其中。

蛹历期在日均气温26~27℃时为9~12d。一年中于4月和5月发生较为严重。

龙眼明毒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结合中耕除草和冬季清园,适当翻松园土,杀死部分虫蛹;也可结合疏梢、疏花,捕杀幼虫。

物理防治:

利用双线盗毒蛾成虫的趋光性,可用杀虫灯进行诱杀。

药剂防治:

对于零星发生的果园,可利用双线盗毒蛾低龄幼虫的群居性进行防治。对于发生比较普遍的果园则要全面喷雾。较好的药剂有: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每克含100亿个孢子Bt制剂800倍液、2%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

    标签: 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