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的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

时间:2023-06-22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配方施肥,是综合应用现代农业科技的成果。在多年生果树上进行配方施肥研究较少,应用也较晚。进行枇杷配方施肥,应了解枇杷各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特点,运用现代矿质分析诊断技术,确定枇杷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矿质营养现状的需求(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钙、镁及微肥等的适宜用量与比例,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提供和补充相应的矿质营养。  (1)枇杷生长发育阶段:根据枇杷各生长发育时期对肥料需要的不同,将枇杷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幼年阶段:将枇杷定植后的前两年,即进入初果期之前,定为幼年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枇杷幼年树在春、夏、秋、冬四季均可抽梢,以营养生长为主,迅速增加枝叶量,壮大根系。其特点是枇杷根系数量较少,范围较小,因此,要薄肥勤施。一般一年施肥5-8次,施肥的位置逐步外移;以氮肥为主,其次是少量的磷肥及钾肥;在抽梢前施好促梢肥,半个月后抽出的新梢展叶时,再施一次壮梢肥。  ②结果初期阶段:生长良好的枇杷树,在定植后第三年至第五年为结果初期。这一阶段的枇杷树,继续大量地进行营养生长,扩大树冠,同时开始花芽分化,开花结果,根系生长也已趋完善。矿质营养补充的特点是,施肥次数可减少,而应增加施肥量,一年要施3-4次肥;并要调整氮、磷、钾的比例,增加磷、钾肥的施用,促进开花结果。  ③结果盛期阶段:枇杷树冠接近封行,产量基本稳定的阶段。这段时期中,枇杷树冠扩大速度逐渐放慢,树形已经形成,树体的营养生长主要是为结果。矿质营养补充的特点,是以适中的营养生长和结果的比例,保持产量和品质;按照枇杷的结果营养(结果量)特点,调整肥料种类、施肥量及配比,如适当增施钾肥(枇杷高需钾)。  ④衰老阶段:枇杷树结果20-30年后,树势减弱,逐渐衰老,如果管理不善,其衰老还会提前。这一阶段中,枇杷枝梢生长势弱,内膛空虚,产量下降。生产上常用重剪更新方法,促进枝梢生长,恢复树势。矿质营养补充的特点,是随着更新栽培技术的运用,枝叶和根系的生长恢复、器官的建成,而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应结合土壤改良,增加施肥量,并施以氮肥为主的速效肥。  (2)营养诊断技术:枇杷果树的营养诊断是通过外形观察、土壤分析、植株分析或其它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对植株营养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用以指导施肥,或改进其它管理措施。在进行营养诊断时,最好同时采用多种方法,以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枇杷的营养诊断,是从单一元素的临界值诊断,而发展到综合诊断的。目前,果树营养诊断的标准技术,是采用单一元素的临界范围法。然而,应用临界范围法来指导施肥,仍有许多实际困难。其原因在于叶片(或叶柄)中的元素含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波动,如果树品种、叶龄和叶片着生部位、土壤水分状况及农业栽培管理措施等。而由皮费尔(Beaufils)和沙恩奈(Sumner)创立的养分平衡诊断法(DRIS),能诊断果树对营养元素的需要顺序,且诊断结果受果树品种、种类入叶片部位等因子的影响小,诊断的准确性也比临界范围法高。这种综合诊断的方法,尽管还不能完全根据诊断结果确定施肥量,但它可以告诉人们需要增施什么肥料,再结合使用临界值法和肥料效应方程,就可确定施肥量。自养分平衡诊断法问世以来,已在柑橘、凤梨等多种果树上得到应用,并积累了大量资料。因此,有必要对养分平衡诊断法所需数据提出规范化处理和指数计算的计算机语言,以便更好地作出判断。  目前常用的果树(枇杷)营养诊断技术有:  ①外形诊断:即症状诊断、长势和长相诊断。这对了解植株短时间内的营养状况是一个良好的方法。不同元素,其生理功能及其在枇杷内的移动性各异,出现的症状及部位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外形特征及变化,判断枇杷的营养状况。  然而,外形诊断通常只在植株仅缺一种营养元素的情况下,才有效。如果同时缺乏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或出现非营养因素(如病虫害或药害)而引起的症状时,则易于混淆,造成误诊。再则,植株出现某些营养失调症时,表明植株营养失调已相当严重。若此时采取措施,常为时过晚。尽管如此,由于该法简单易行,无需仪器测试,因而至今仍是野外诊断的常用方法。  ②土壤分析诊断:这是了解土壤中某一时期易被枇杷吸收的可给态养分的动态变化及供肥水平,并可以此为基础,进而提出土壤养分含量丰缺指标的方法。土壤诊断的作用,首先是可印证植株营养诊断的结果;其次,植株的外形诊断及植株分析,只能显示植株测定时的营养状况,而不能预报当调整了现实营养失调后,可能再发生的限制因子是什么,但土壤诊断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及线索;再次,它能帮助人们找到植株营养失调的原因。  土壤中养分能否被枇杷吸收,除受到土壤供应养分的因子,如土壤种类、土壤中养分总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等,以及枇杷利用土壤养分的因子,如品种的影响外,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通气状况、土壤pH值及元素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也既影响土壤中养分的供应,又影响枇杷对养分的吸收。这些微妙的关系,使得单方面的土壤分析标准,难以直接准确地反映枇杷吸收利用养分的状况。因此,土壤分析应和其它分析诊断手段相结合,才能准确诊断枇杷营养水平和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③植株营养诊断:枇杷等果树,与大田作物不同,其当年树体的营养水平,除部分受土壤供给状况影响外,也受树体中初始贮藏养分水平的影响。因此,只测定土壤养分状况,并不能完全反映树体的营养状况,还必须直接以树体本身的养分水平,作为营养诊断的依据。枇杷植株体内的养分,最好控制在最适浓度范围内,即有效区内。这个范围稍高于最适浓度,以保证有充足养分供应,而不至于减产,并且应以此为基础,提出枇杷植株养分的诊断指标。  ④生理生化诊断:当枇杷果树某些营养元素失调时,将影响体内一些生理生化过程的速度和方向,引起体内酶活性的变化。通过对过氧化物酶、碳酸酐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的提高或降低情况的分析,得知树体营养元素的含量情况,从而确定施用肥料的种类及数量。
    标签: 枇杷 诊断 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