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变废为宝,加上政府补贴一亩田多收入两三百元

编辑:Berg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秸秆成了抢手货——一方面田头秸秆“送不掉”,另一方面电厂秸秆“吃不饱”;一边是农民手中亟待处理的废弃物,一边是维持正常生产的燃料。我们就是要做好衔接工作,实现农民、电厂双赢。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在麦收时节,多地烧秸秆曾造成“心肺之患”。而在潘英友的合作社里秸秆却成了“香饽饽”。记者在现场看到庐江凯迪电厂挂的“潘英友村级秸秆收储站”牌子,收购站里的麦秸堆成一座座小山。

秸秆变废为宝,加上政府补贴一亩田多收入两三百元

  “前不久,我去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上转了一圈,秸秆从污染源头变成‘绿色宝藏’,不少新产品让我眼前一亮。”潘英友说,他们当地秸秆回收已经比较成熟,主要是为凯迪生物质电厂送货上门。这个草场是去年投入20多万元建起来的,可回收秸秆四五百吨,基本能解决周边群众秸秆存储问题。回收的秸秆,主要销往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周边的桐城、枞阳等地的造纸厂和秸秆压缩板厂;部分质量好的秸秆,打捆后销往周边的养牛场做饲料。

  记者采访了解到,麦收时节,合作社里加大小麦秸秆及时打捆回收力度,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这些秸秆经过加工后可应用于农业种植养殖、生物质发电、工业产品加工等行业,不仅减少了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还给农民带来了额外收入。

  “秸秆由废品摇身一变成了‘宝贝’,加上政府的补贴,一亩田多收入两三百元呢!”社员夏仕平刚把3亩田秸秆卖给潘英友,正笑容满面地数着手里的钞票。

  陪同记者采访的庐江县农委副主任邓本宜介绍,庐江县有120万亩粮田,农民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秸秆产量大。在做好秸秆禁烧和还田的基础上,县里引导农民充分利用秸秆资源优势,粉碎打捆做成饲料,发展食用菌生产等。县里对投入秸秆回收的大型机械给予一定补贴,并鼓励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秸秆收购经纪人、秸秆加工企业以及规模养殖场敞开收购秸秆。

    标签: 秸秆 打捆 庐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