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小豇豆种出大“名堂”

时间:2024-04-15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豇豆种出大“名堂”——广西北海市发展豇豆产业助农增收纪实

  说起北海的特色农业产业,有人会想到传承悠久的合浦珍珠,有人会想到近年大放异彩的罗汉松产业,还有人会列举出各色丰富多彩的海洋渔业、特色果蔬……

广西北海:小豇豆种出大“名堂”

  您可知道,这里还是我国重要的豇豆产区。2016年,北海市仅合浦县种植豇豆面积就有15.93万亩、产量35.25万吨、产值15.69亿元,15个乡镇有11个乡镇超过28万人从事豇豆种植,开设了近300多个收购点,去年合浦县豇豆人均占有量达到332.6公斤。如今,北海豇豆已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及区内各地市场……这组数据表明:北海市豇豆无论在种植面积还是产量方面,足以被称为“豇豆之乡”。

  一个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如何处理好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进产业扶贫的大背景下,是很多地区都在努力探索和思考的一个问题。北海的豇豆产业,不仅是地区助农增收的重要来源,而且,通过这一产业的发展轨迹,透视其成长中的经济学规律,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这一命题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范例。

  因地制宜——特色产业是自身发育的结果,而不是外力打造的样本

  一个地区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必然要立足于其区域优势和自然禀赋。北海交通便利,且气候适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豇豆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北海的豇豆一般都是冬春季在12月下旬开始播种,次年4月上旬开始收获上市。这个时候刚好海南的豇豆已经下市,而北方的豇豆还没有上来,为北海豇豆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加上北海的温、光、水条件非常适合豇豆生长,农民有多年的种植传统,适合南菜北运和外销嫩豆荚的销售习惯和当地的消费习惯。”北海市副市长刘翔介绍。

  每年的四五月份,在北海重要的豇豆产区合浦县石湾镇,到处都是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载满豇豆的农用汽车、拖拉机、摩托车、三轮车、电瓶车来往穿梭,络绎不绝。公路两旁一家紧挨着一家的豇豆收购摊点、农资经营服务摊点,一筐筐刚刚摘下的新鲜豇豆在农户们娴熟的配合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过秤、捆绑、冷冻、装车,摊点内豇豆经纪人低头忙碌着,他旁边一捆捆包装好的豇豆正装车待运……田野间、街道旁、农家院,围绕着一个小小的豇豆产业活跃起来。

  在北海市各级农业部门负责人看来,“区域特色产业首先一定是自身发育的结果,而不是外力打造的样本,这样的产业才有生命力。”对于北海豇豆而言,正是适宜的自然气候和农民传统种植习惯为北海豇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广阔的市场为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空间。这是很多地区可遇不可求的先天禀赋,也是特色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市场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北海豇豆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一批职业豇豆经纪人快速发展起来。

  在石湾镇东江村的合浦县金源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理事长阳桂春。高峰时节,从金源合作社拉走的豇豆每天就有将近30万斤。而这位理事长从事蔬菜产业多年,每到收购时节都会全国各地到处奔忙,在他的脑海中有一份清晰的全国豇豆市场的晴雨表,能够随时准确调出郑州、武汉等地的重要批发市场销售信息,时刻掌握全国豇豆市场的产量和价格走势,不仅经验丰富,更有宽阔的视野和现代企业经营思维。像这样的经纪人在北海全市不在少数。据石湾镇一名乡镇干部介绍,仅该镇豇豆经纪人就有近千人,东江村有400多人。“没有这些经纪人,可以说就没有北海豇豆的今天。”

  因势利导——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也注重发挥好政府这只手的作用

  一个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是市场在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农业产业要真正从大到强,从强到优,必然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北海豇豆产业在发展中,有一条脉络始终清晰可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也注重发挥好政府这只手的作用。首先就是优选品种,推动科学种植。“近年来通过建立高产创建基地,提高了豇豆种植科技含量,扩大了生产规模,豇豆发展势头良好。”北海市农业局局长冯群声说。

  作为重要的富民产业,北海市高度重视豇豆产业发展,农业科技人员多年来不断地引进和筛选“北豇1号”“农丰5号”“源丰6号”等豇豆优质高产品种,进行示范推广,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我们在石湾、廉州等镇建立了豇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片、示范户三级示范网络,通过大力开展良种良法,豇豆小拱棚覆盖薄膜直播育苗栽培技术覆盖率达100%。”冯群声表示。

  其次就是加强监管,严守质量安全。“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监管非常严格,严禁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用于农产品生产。”合浦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农民蔬菜栽培、施肥、用药培训等方面也下足功夫。以石湾镇为例,从2006年起,该镇就开始推广无公害种植,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在栽培、施肥、用药等方面严把关,因而被确定为北海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乡镇。

  据了解,北海制订和实施了绿色食品(A级)豇豆生产技术规程、豇豆有害生物防控技术规程等两项自治区级地方标准,力推合浦豇豆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并申报合浦豇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正是因为北海豇豆过硬的品质,2010年被作为特许产品走进了上海世博会,这也令北海豇豆品牌一炮打响。北海地方政府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加大了对质量的监管和品牌的塑造,进一步推动了北海豇豆的发展。

  而今,在北海合浦县,一个大型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即将建成。“众利农产品物流中心目前已建成冷库和交易市场等设施,制冰产量达到每日5000条,可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农资服务和市场流通服务。”冯群声表示,这标志着北海豇豆产业已经呈现规模化、高效化、标准化发展态势,形成了集种植、储藏、加工、保鲜、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

  因机而变——从强调规模到提升品质,避免“增产不增收”

  任何产业的发展既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亦要懂得因机而变、因变制宜。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北海市的豇豆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正在路边整理豇豆装车的周发忠告诉记者:“今年北海豇豆市场整体收购价格来计算,每亩获纯利6000元不成问题。”合浦县农业局一位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豇豆收购摊点,旺季时每天收购豇豆七八万公斤,每点每天要招收分级包装工50人左右,装运工10人。据初步估算,仅豇豆一项,石湾镇每天可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万个,不少县城下岗工人也纷纷加入到此行业当中。

  随着北海豇豆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逐渐开始趋于饱和,我国其他有些地区也在积极发展豇豆产业,导致北海部分种植户的亩均收益与往年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很多地区的特色产业在发展中都会遭遇类似的问题,没有规模不成气候,一旦上了规模,却又难免在阴晴不定的市场前,面临“增产不增收”的风险,陷入“多的少下去,少的却又多上来”的拉锯战。

  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北海人也在深入思考未来豇豆产业的发展。一些有实力且市场敏锐性高的大户和合作社,开始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大力提升豇豆的品质,“通过调整优化豇豆品种结构,组织大家发展大棚蔬菜,采用新技术种植,提高豇豆种植品质,把豇豆卖到国外去。”阳桂春告诉记者,北海豇豆应该从强调规模到提升品质上来,提高豇豆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另一方面进行多样化种植。“我们从以往单一种植豇豆,把品种扩展至彩椒、甜瓜等市场比较紧俏的品种,不要把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一位种植大户告诉记者。

  阳桂春还有更深一层的想法:“如果通过发展设施大棚,将部分豇豆提前上市,虽然会和海南豇豆撞车,但是这个时候的市场竞争比较小,价格高。只要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本地的豇豆依然会有不错的利润。这也需要政府有效的规划。”

  据悉,北海正加快豇豆示范区的申报建设工作,让豇豆种植示范区建设朝着无公害有机方向发展。并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通协会以及“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订单种植,这些合作社利用信息和技术优势,引导农民豇豆生产、购销、加工经营,逐渐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

    标签: 豇豆 北海 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