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作物年度来计算,2016/17年度(2016年10月至今年9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9352万吨,首次超过900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11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今年1-10月份大豆进口总量为7730.7万吨,同比增加15.2%。“中国在全球的大豆市场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美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阮大为今年3月出席“南北美大豆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重要性暨与华贸易论坛”时如是表示。
大豆进口趋严我们采访获悉,中国去年加大对进口大豆的检测力度。当万吨大豆的货轮抵达广西防城港或山东日照港时,随即港口检验检疫官员下仓对大豆进行取样,检测有无疫情或危害生物。大豆通过检疫后,再使用港口大型卸货机转移大豆,随后被送至附近的豆油加工厂。事实上,一颗“洋大豆”漂洋过海来到中国,通关检查是非常严格的。据悉,这些来自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的“洋大豆”,在靠岸之前,海关就提前通过“运输工具动态管理系统”审核电子申报数据,实现对海关监管区域的全覆盖。“在需要的时候,海关关员会登轮检查。”日照港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在完成通关缴税放行手续以后,企业通过汽车、火车、传送带等多种方式将“洋大豆”送到榨油车间。正因为压榨需求强劲,农业部将2017/18年度大豆进口预测数据从此前的9450万吨上调至9597万吨,增加147万吨。自8月底以来大豆加工一直有利可图,提振了大豆进口需求。
加快弥补短板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大豆产业的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提出“扩大豆、减玉米”是今后粮食主产省的工作重点。8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6493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显示,中国在东北地区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政策,促进大豆生产恢复发展。中储粮大豆销售中心李刚此前表示,在国家种植结构调整战略下,今年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在3800万亩左右,面积增幅大概在27%-28%。有机构据此预计,今年国产大豆产量将提高至155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285万吨。“今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有所提高,但提高到可以满足国内所需求的大豆种植面积量是不现实的。因为,如果中国要生产近8000万吨的大豆,按目前中国的单产计,要用6亿多亩农田。” 11月16日,黑龙江一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我们,中国产的大豆,占比不到进口大豆量的20%,事实上,自给率还是比较低。
黑龙江农垦局红星农场的597农场主阚延敏曾告诉我们,大豆种植面积萎靡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收益低,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不高。“大豆目前的平均亩产和平均价格,即便是加上大豆生产者补贴,每亩的收益也不如玉米,农户因此选择了种植玉米。”阚延敏说。企业的状况也不理想。“目前加工低价进口大豆的企业,基本处于亏损边缘。2014年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为139户,加工能力达到1340万吨。但两年后的2016年开工生产的仅有38户,今年1-6月份只有30户企业开工生产。”黑龙江省粮食局粮油工业与科技处处长崔萍称。
我们还注意到, 多年从事农业政策研究的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最近在上海的演讲中也指出,种大豆效益低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大豆科技进步太慢。陈锡文表示,目前来看,全球大豆的平均亩产在370到380斤,而中国只有250斤,如果不把这个短板补上,花再多钱,也很难让农民愿意种。“即使政府出2.4元/斤的价格,从农民手里收过来一吨大豆成本超过4800元,现在从南北美洲进口的大豆,最低的大概只有3000块钱,每吨大豆相差1800元。”陈锡文说,价格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解决。
进口大豆的价格优势从海关发布的数据也可以得到证实。9月份大豆到港平均成本为405.2美元/吨,而同期国产大豆价格普遍在3800元/吨左右,进口大豆即便是到港价也只有3400元/吨左右,价格优势明显。针对新季大豆的价格走势问题,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唐珂表示,作为东北地区调减玉米后改种的主要品种之一,大豆的种植效益直接影响到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的可持续性,今年呈现出“面积扩、单产升、总产增”的局面。但唐珂也承认,自今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继续高位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国产大豆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