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粱和饲料大麦进口将显著下降

编辑:Abbott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高粱、大麦进口持续攀升。2014年高粱、大麦进口同比增幅分别为104%、64%,前4个月仅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高粱、大麦同比增幅就达到了25%和79%。

中国高粱和饲料大麦进口将显著下降

综合考虑国内玉米价格长期面临下跌压力、人民币汇率波动等一系列因素,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预计,未来数年内中国的高粱和饲料大麦的进口量将显著下降30%至50%。面临新的形势,报告建议贸易商采取一些应对举措以缓解风险,饲料企业则应重新审视原有的采购战略,进一步强调对原料来源的掌控。

荷兰合作银行是在题为《中国未来高粱和饲料大麦的进口》的报告中作上述表示的。报告称,中国目前在饲料粮食的国际贸易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占到全球高粱进口的80%、饲料大麦进口的35%。

据悉,中国是到2013年底才开始大量进口高粱和大麦的,将其作为玉米的替代品在饲料中使用。相关资料显示,高粱、大麦等廉价替代品在两广以及福建等地大量用于生产饲料,一些加工厂的高粱、大麦取代了近三分之二的玉米。

上述报告分析指出,中国对于这些替代饲料粮进口激增的主要因素有四个。一是进口的高粱和饲料大麦的价格显著低于国内玉米;二是高粱和大麦不受进口配额的限制;三是没有转基因风险;四是下游饲料企业积极调整配方,接受度日益提高。

然而,荷兰合作银行食品与农业行业分析师江川表示,随着玉米市场去政策化并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趋势日益明显,国内玉米价格的下跌以及庞大的国储库存,都对未来高粱和饲料大麦的进口量带来了下行的压力。除了价格风险外,江川认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等因素也给中国未来对进口高粱和饲料大麦的需求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我们预计,中国政府或将采取更多的实际举措来限制替代饲料粮的进口,从而促进国内玉米消费,消化大量过剩的国家库存。在未来几年内,高粱和饲料粮的总进口量将缩减30%至50%。”江川说。

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报告建议贸易公司建立明确的风险管理计划,以规避风险。而饲料企业未来将在配方中使用更多的国内玉米,或导致饲料生产成本的变化。因此,采购战略的调整以及对原料来源的控制将变得尤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玉米市场化改革的走向,也将对替代饲料粮食的进口产生长期的影响。鉴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认为中国需求的放缓将对主要生产国如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一方面,过剩的高粱和饲料大麦需要在全球市场上寻找另一个出路,比如出口到其他传统目的地,如墨西哥和沙特阿拉伯;另一方面,生产国本身也必须消耗更多的饲料粮。

由于供需的失衡,高粱和饲料大麦必须以低价来吸引更多的国内消费,因此它们与玉米的价差将进一步扩张,各类饲料粮之间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同样由于价格的走低,报告预计传统生产地区高粱和饲料大麦的种植面积将在未来几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