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草

编辑:Bess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说到眼镜蛇,人们就会想到这种剧毒的爬行动物欲发起进攻时的凶猛姿态。说来也真奇,在不产眼镜蛇的美国西北部沿海地区,竟然有一种被称为眼镜草的植物,不仅外形酷似眼镜蛇从草丛中挺起的上身,而且也是以捕食小动物为生的“职业杀手”。  眼镜蛇草与瓶子草、猪笼草等一样,都是靠瓶状捕虫叶捕食小虫的食肉植物。但在捕虫器的构造和诱捕小虫的具体招数上,眼镜草又独辟蹊径,令人称奇。  眼镜蛇草的瓶状捕虫叶生长在根状茎上,一般高出地面40-80厘米,外表黄绿色并镶有红色的脉纹,颇为艳丽。与瓶子草的瓶状叶不同的是,在眼镜蛇草的形似兜帽的瓶子顶部见不到敞开的瓶口,仅有许多似小天窗样的透明斑块。在“兜帽”的下面,瓶状叶呈叶片状延伸,并分成左右两片,犹如眼镜蛇吐出的“芯子”。“蛇芯”上分布有许多蜜腺,而且越靠近“蛇头”,蜜汁越丰富。  当小虫受到蜜汁的诱惑,爬到“蛇芯”上后,再往前进就到了“蛇头”下蜜腺最多的口部。在这里叶子卷成了圆筒,小虫沿着卷筒的通道不断深入,最终被诱进了瓶内。此时,馋嘴的小虫如同进入了迷宫,想出去可不那么容易了。在瓶子顶部众多“天窗”的迷惑下,它已难以找到真正的出口。吃不到蜜汁又出不去的小虫在“蛇头”里乱撞,稍不注意就到了颈部区域,此时只有死路一条了。  在眼镜蛇草瓶状叶颈部光滑的内壁上,既有倒毛,又有表面充满蜡质的空地。到了这一区域,小虫再想爬回来已不可能,只能乖乖地向下滑。接着是布满了倒毛的瓶子中部,再向下就是瓶底的液池。掉在液池中的小虫,就像《西游记》中的金角大王被装入了玉净瓶,用不了多久就会化成肉汤。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在眼镜蛇草瓶状叶底部的液池中,有大量的细菌共生,因此用不着像猪笼草那样分泌消化液,小虫的身体将由细菌来分解,然后共植物体享用。  每一株眼镜蛇草都有几个至十几个瓶状叶,看上去好像一群高低错落的挺起上身的眼镜蛇。但这种外表凶猛的植物,却不堪大一些的动物的一击,有些鸟类甚至专门把它的瓶状叶啄破,取食其中未被完全分解的小虫尸体,或喝上几口美味的肉汤。  在自然界中,眼镜蛇草仅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和俄勒冈州南部的山地沼泽中,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植物。
    标签: 眼镜蛇 瓶子 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