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貂之紫貂的繁殖技术

时间:2022-09-28 编辑:Berg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养貂具有饲养管理简单、耐粗饲、抗病力强、繁殖力高等特点,而貂每年却只产一次,因此要设法提高仔貂的成活率,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使养貂业迅速、健康、持续发展。

养貂之紫貂的繁殖技术
(1)紫貂的生殖特点

笼养紫貂性成熟较野生紫貂晚,母貂多数在27个月达到性成熟,有的更长一些,39个月以后性成熟。野生紫貂在每年2—3月份发情。主要表现为公母貂相结伴。公貂睾丸体积稍增大,性活动逐渐增强,追逐并接近母貂。母貂愿意与公貂相伴,但公母貂并不交配。妊娠期为256.7天左右。紫貂平均产仔数1一5只,大多数为2—3只,最高可达10只。

(2)紫貂的繁殖技术

1)发情鉴定和交配行为

公貂睾丸从冬至开始发育,春分后加快发育,到6月中旬直径可达9mm,重量3g左右,具有弹性,有成熟精子产生。并发出“咕咕”的求偶声,并有趋向异性的特征,说明公貂已进入发情期。

母貂除有发情行为表现外,主要是外阴部变化明显。发情期阴门开张,肿胀,增大,长圆形,色微红,有分泌物。发情持续期阴门高度肿胀,外翻,长圆形或椭圆形,有皱褶,急剧增大,色红或粉红,有黏液性分泌物。发情后期阴门逐渐萎缩,有皱褶,黏膜千涩,分泌物干涸或消失,色变灰白。静止期阴门紧闭,长2—3mm,色黑,细缝状,五分泌物。根据发情时的行为及外阴部变化,来判断发情,因此掌握发情鉴定是放对配种的基础,特别是初情貂必须等到发情持续期,才能试情放对,小母貂外阴部变化,必须由圆形变成长圆形时,才能放对交配。

紫貂择偶性很强,一对公母貂配偶一旦形成,情感较深,有时甚至几年不忘。放对前1一2天,将发情初期的母貂放在相邻的公貂附近,通过异性刺激有助于人为组成和谐的配偶,来提高受配率。为完成配种任务,初次交配的公貂均应进行精液晶质检查,确定公貂精液晶质,检查确认精液品质较好的公貂,在以后的交配中,可以不检查或抽查即可。

2)妊娠

紫貂妊娠期可分为3个阶段,受精卵经分裂至桑葚期至囊胚期大约需3—5天,为经常期;以后囊胚在子宫内处于游离状态,时间长达220—250天,称为滞育期;翌年2—3月间胚胎植入至胎儿出生需30一35天,称为胎儿发育期。影响妊娠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滞育期的长短,而滞育期长短与交配时间结束早晚有关。交配结束越早妊娠期越长,反之交配结束越晚妊娠期越短。

3)产仔

一般笼养后代产仔集中于3月下旬至4下月旬;野生驯养的紫貂集中于4月下旬;野生怀胎的母貂集中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母貂产仔前临产表现主要是食欲不正常,大部分拒食一顿,也有个别废食几顿者。变懒、不安、有叼草的行为。产仔多在夜间和清晨进行,个别在白天。产仔成活率达90%以上。笼养紫貂窝产仔为1一5只,一般多为2—3只。紫貂仔兽的成活率一般都较高,很少死亡,主要原因是产仔少、母性强,但个别母貂因不太适应笼养环境,运动不足,光照太少,也因乳汁不足,弱胎或无奶等原因,而造成仔貂死亡。为此要加强仔貂的护理,首先对产仔后的母貂及时检查,若发现泌乳差时,要采取措施,进行催乳,同时将仔貂让产乳力强的母貂代养,也可进行人工哺喂。

4)提高紫貂繁殖力的措施

提高驯化程度:驯化程度与繁殖力有密切关系。笼养的野生紫貂随驯化年度和驯化程度的增加繁殖力逐渐提高。增加紫外线辅助照射: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试验(1982—1984年)结果显示:利用紫外线灯从冬至开始或春分开始直到配种前进行照射(开始照射时间是5—10min,逐渐增加到30—40min),使初情貂的发情率和受配率分别提高17.3%和15.8%。这说明增加紫外线照射町提高紫貂的繁殖力。应用激素:据试验应用丘脑下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1RH)可以提高紫貂繁殖力,效果良好。如利用“1RH'’用于母貂受配后和胚胎植入时期前后相继注射时,可使54%连续接受交配不产仔或不能连续产仔的母貂恢复正常产仔。采取远缘选配的措施:远缘选配可以避免近亲繁殖,提高后代的生活力和繁殖力。据试验,利用阿尔泰紫貂和长白山紫貂进行亚种间杂交,除改善长白山紫貂毛皮品质外,其杂交后代繁殖力比长白山群繁育的后代明显提高。加强饲养管理:如在准备配种期对个别过肥或过瘦貂进行调整饲养,增加催情饲料(脑、肝、麦芽、维生素E等),加强异性刺激等,均可显著提高紫貂的繁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