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魏氏梭菌诊治

编辑:Bess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近几年部分鹿场及个体养殖户,相继发生魏氏梭菌病。本病发病突然,病程短,症状不明显,死亡率高,影响了鹿茸的产量和母鹿的产仔。现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养鹿业作为地区畜牧业主导产业之一,养鹿除养鹿场以外,个体养鹿户比较分散,其中养鹿户比较集中的地方本病多发,有的户甚至一夜之间死亡3-5头。养鹿场也经常发生,多表现散发,本病以春秋居多,夏季少,特别是在冬季吃带有冻雪的饲料、夏季吃发霉变质的饲料、突然变更饲料、精料添加过多和肠道负担过重等均易引发,公鹿易发。2临床症状本病为突然发作,病程短,很难见到症状,出现症状后鹿只很快死亡。有时发现鹿独立或独卧一侧,伸腰拱背,头低耳垂,精神沉郁。初期粪便呈暗红色粪样,后期腹泻带血。通常在几小时内死亡,个别鹿能达到1―2日死亡。3剖检变化胃大网膜糜烂,胃底部、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严重充血,并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块和糜烂,有的区段溃疡或坏死,肠内有大量出血。胸腔、腹腔充血和水肿,肝脏略肿大,质脆,有的有黄色斑块,脾脏肿大有出血斑块,肾脏易软化。4诊断4.1用肝被膜作触片染色镜检,除可发现6x0.9mm、两端钝圆、单在或呈短链的细菌外,还可见到无分节的长丝状细菌。4.2细菌培养无菌采取病死鹿心血、肝脏,接种于葡萄糖鲜血琼脂、熟肉汤中,在27℃,恒温培养2-4d,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可见边缘不整齐、有长丝状突起的菌落。取培养物涂片镜检,可见两端钝圆、单在呈短链的细菌,有的呈无分节的长丝状。4.3动物试验取肉汤培养物0.5mL接种于家兔经24~36h死亡,取死亡家兔的肝被膜触片镜检,可见呈无分节丝状,两端钝圆、单在或短链状的细菌。5防制5.1本病由于病程短,发现后往往来不及治疗即死亡。病鹿曾用丁胺卡那霉素、头孢一针等药物治疗,效果皆不明显。因此,预防是关键,根据本病流行特点,在冬、夏末期每半年注射一次魏氏梭菌苗,每次5mL,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也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0.5g复方新诺明10片/次,2次/d,连用3―5d。5.2对病死鹿焚烧、深埋,同群鹿及时隔离饲养并固定专人喂饲,工具、饲具专用。5.3搞好鹿舍和饲料、饲草及饮水卫生,定期使用2%苛性钠水溶液对鹿场内外进行喷洒消毒,发病期每日1次,预防时半月1次。6小结6.1发病鹿场应严格卫生管理,养鹿户密集区应严格卫生防疫,杜绝相互串舍。6.2本病病理变化易与急性肠出血、霉玉米中毒混淆,注意鉴别诊断。6.3本病一旦发生,应尽快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予以消灭。本病多发生在营养好的壮龄公母鹿,不但死亡率高,治愈率低,而且群内未见病状的公母鹿生产性能也明显下降。
    标签: 本病 死亡 丝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