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鹿下痢的防治

编辑:Burk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一)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由于母鹿有舔食仔鹿肛门的习惯,所以不易发现病变。2天后,病仔鹿精神沉郁,被毛无光泽,耳下垂。后期,不吃奶,弓背,低头,昏迷鼾睡,四肢冷厥,腰部蜷缩,眼球凹陷,眼结膜苍白。多数病仔鹿拉白色、红色或红黄色糊状粪便,气味恶臭,粪便污染肛门、尾及后肢的被毛,饮欲增加。(二)剖检变化尸体脱水消瘦,肋骨凸现。胃内充满大量白色未消化的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出血;肠道充气肿大,内有黄色黏液,肠黏膜充血、出血。严重者胃、肠系膜出现水肿。(三)预防1.注意早期发现,及时治疗。2.该病应着重于预防。产仔季节要搞好圈舍卫生,经常打扫,定期消毒。雨季圈舍内不要有积水。3.发现母鹿不喂幼鹿,应立即将幼鹿隔离人工饲养,代乳品不能使用牛乳及制品,而应用羊乳及制品,饲喂次数,前期每天6次,以后逐渐减少日饲喂量为体重的5%。并注意用具消毒及幼鹿防寒保暖。(四)治疗1.发病初期,可用乳酶生1.5克、木炭末1.5克、土霉素粉0.5克,一次灌肠,并让病仔鹿自饮0.25%高锰酸钾溶液。2.有脱水现象时,用等渗糖盐水25~50毫升/千克体重、维生素C50毫克/千克体重,ATP、辅酶A各1支,阿米卡星1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静脉滴注,速度4~6毫升/分钟,每天2次。输液时注意对呼吸、脉搏的观察。能采食后停止输液,采用口服给药至大便正常后1~2天。
    标签: 体重 饲喂 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