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鹿茸产量关键措施

时间:2024-07-30 编辑:Devi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养鹿的前期是基础,中后期是关键。要提高鹿茸产量,增加养鹿经济效益,以下技术措施十分重要。    控光增茸:养鹿户可因地制宜建筑几个简易塑料大棚,棚顶安上100瓦~150瓦水银灯4个,灯高距地面约2.5米~2.7米,照明度为500瓦左右。每年从春季开始(最好从1月初开始),每天增加光照时间6个半小时~9个半小时,增加光照的天数可在50天~60天。大棚内的鹿群,饲养条件与露天一样。经试验证明,控制光照养鹿,鹿可提前38天~39天脱角生茸。自然光照下的公鹿4月份还未脱角生茸,而大棚控光下的鹿群可提前在2月20日脱角生茸,为延长茸的生长发育期创造了条件。这样,公鹿头茬茸产量可提高0.88%~13.8%。特别是再生茸,不但长出二杠茸,而且产量平均可提高2~3倍。    用添加剂:腐植酸钠是一种结构十分复杂的多元有机酸,它能促进机体的氧化酸类活力,增加新陈代谢和吸收营养的能力。因此,用腐植酸钠作为鹿饲料添加剂,鹿的食欲增加,新陈代谢旺盛,为鹿茸的生长提高了充分的营养。    适时取茸:小公鹿头年取茸约在6月中旬。两年以上的鹿,需待茸长成二杠、顶端呈凹形而第三个分杈还未长出时割取。此时的鹿茸质量好,价值高,一般在6月下旬取头茬,8月下旬取二茬。取茸前应在其臀部注射麻醉药,一般体重100公斤重的鹿一次注射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0.3毫升;取后应迅速注射25%的尼可刹米注射6毫升。    科学加工:排血。把注射针头插进茸端,用打气筒针头注入空气,使茸内血顺着血管从茬口处全部流出。有条件的也可用排血机进行。消毒。将鹿茸放在高锰酸钾溶液和碱水中消毒,洗去茸上的灰尘和杂质,然后在鹿茸茬口处用粗花线将外皮叉缝数针,以防外皮滑离而影响质量。蘸煮。目的是使茸中残留的淤血流出来。方法是:手拿茸的注口处把其放入开水中蘸3秒钟,取了晾一晾再蘸3秒钟,如此反复进行10分钟,再将再次蘸煮时间延至5秒钟,反复进行15分钟,再将再次蘸煮时间延长到20秒钟,要反复进行30分钟。当鹿茸茬口流出白沫时,说明茸内淤血已出净了。然后,将茸摇动着全部没入开水中,5秒钟后取出晾半小时再进行清洗。烘烤。将晾好的鹿茸挂在烘房内。第一天烘烤温度为35℃~40℃,第二天为40℃~45℃,第三天为45℃~55℃,最高不超过60℃,直到烘干为止。最后洗净消毒(注意不洗茬口处),晾干后即可出售。
    标签: 鹿茸 茬口 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