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养殖病毒性传染病禽痘的防治

编辑:Devi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鸵鸟养殖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病害,重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于病害一定要坚守防重于治的原则,下面介绍鸵鸟等禽类的常见传染性疾病禽痘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鸵鸟养殖病毒性传染病禽痘的防治

禽痘几乎是世界各国都有的一种鸟类和家禽易感染的病毒性传染病。禽痘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最常发生在春季和秋季,成年鸟、幼鸟和雏鸟都可感染此病。潜伏期4-10天。鸟类感染禽痘病毒后,都能产生抗体,但不同种类的鸟产生抗体的能力不同。某些毒株感染鸟后几乎不出现什么症状,但这些被感染的鸟仍能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对再次感染有抵抗力。

温和皮肤型的病例,病鸟的死亡率较低;白喉型的病例或伴发全身性感染及其他病原侵害时,则死亡率较高。

【病原】禽痘的病原是禽痘病毒科的一个亚群。禽痘有几种病毒型,主要由呼吸道飞沫传染或皮肤接触传染。在自然情况下,每一毒型只对同种宿主有易感性,但通过人工感染,证明也能传染给异种宿主。禽痘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上皮细胞屑中的病毒,即使完全干燥,仍不被杀死。在干燥的茄皮中可存活数月或数年,对禽痘病毒加热50℃需30分钟、加热60℃需要8分钟才被灭活。在一15℃的条件下,经过多年仍有传染力。用1%的氢氧化钠或1%的过氧乙酸消毒,病毒可在5分钟内被杀死。病毒对氧化剂较敏感,尤其是过氧乙酸对该病毒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有些中草药对该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但抗生素无杀灭作用。

【症状】常见症状有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

皮肤型该病毒一般先感染皮肤。痘病毒在皮肤细胞中生长繁殖,受侵害的细胞最后裂解,并刺激淋巴分泌增多。多在头部、眼部和无毛区的皮肤上先长出大小不同的丘疹,很快变成水疙,含水样液体并发亮。水疱逐渐长大、变黄,破裂后形成结节状。患部皮肤坏死,渗出液和坏死组织相互凝结成痘痴。如果剥去痘痴,形成凹陷,少则几个,多则密布头部。痘一般要经过3-4周才会脱落。

白喉型病变发生于粘膜。被感染的粘膜表面形成不透明、稍突起的小结节。这些结节迅速扩大,常愈合成黄色的干酪样坏死的伪白喉或白喉性膜。除鼻粘膜外,口腔、咽喉和其他粘膜表面也常受侵染。眼部被感染后,眼睑充血和肿胀,病鸟常呈半闭眼状态,跟分泌物增多。痘病灶还能侵染食道,引起食道发炎和咽喉部炎症,使食道和气管变窄,因而病鸟张喙、伸喙、摇头和咳嗽,有可能因窒息而死亡。随着病程的发展,痘结节破溃,坏死的皮肤与渗出液相互凝结成痘痴,痘痴间相互融合,形成表面粗糙的痴块。如果继发细菌感染,痘痴可能化脓,使病灶扩大和加深。病愈期痴皮脱落,粘膜发红。

混合型具有皮肤型和粘膜型的症状。

鸵鸟养殖病毒性传染病禽痘的防治

【预防】经常对运动场、鸟舍用1%氢氧化钠消毒。对新购进的鸟要经过隔离观察一个月。对怀疑感染此病的鸟,要与健康鸟隔离。

为预防本病的发生,可对健康鸟进行免疫接种。其具体方法是:用手术刀的刀尖蘸上受感染鸟的分泌物,然后再用刀尖划破被接种鸟的翅部或腿部的皮肤,接种的禽痘病毒向体内慢慢扩散,产生有效的抗体而无全身症状,从而获得抵抗禽痘病毒自然感染的能力。但是,如果被接种的鸟已被禽痘病毒感染,正处在潜伏期,上述接种不仅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会促进该种疾病的发作。因此,在接种以前,应该首先搞清被接种的鸟是否已感染了禽痘病毒。我国已有禽痘弱毒疫苗出售。用这些弱毒疫苗接种,既安全又有效。

【治疗】以下治疗药物的用药量均为参考剂量。

第一,每千克饲料中加螺旋霉素0.3一0.5克,连用5-7天,可防止病鸟的继发性感染。

第二,用0.9%食盐水或生理盐水冲洗鸟的患部,也可用2%硼酸溶液冲洗,然后涂上金霉素或土霉素软膏,可以防止继发性感染。

第三,可以用碳酸氢钠溶液浸软患鸟的痴皮,再将其剥掉,在患处再涂些消毒药。如果患部溃烂,可涂些紫药水。还可以用软膏或油膏将痘痴软化,剥去痴皮,用5%碘配涂在患处。对白喉型的病鸟,咽喉的假膜较厚,影响采食和呼吸,可用镊子轻轻将假膜除去,然后涂些碘甘油。

    标签: 鸵鸟养殖 鸵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