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固原市某蛋鹌鹑养殖场购进5000只雏鹑,在15~20日龄时发现有伸颈张口喘气,呼吸困难,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的神经症状,到25日龄左右,出现流泪、眼睑粘连,肿头等症状,以后出现死亡,全群发病率约为30%,死亡率为25%左右,发病后先后用卡那霉素、蒽诺沙星、复方禽菌灵等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30日龄后病情加重每天死亡超过30只,经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由曲霉菌污染垫料引发的霉菌性肺炎,对症用药后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雏鹑在15日龄时发现精神不振,闭目嗜睡,饮水增多,羽毛逆立,拉黄绿色稀粪,肛周羽毛被稀粪污染;病鹑呼吸困难,喘气,罗音,伸颈仰头张口,呈腹式呼吸,精神沉郁,消瘦;有的出现行走困难,卧地不起,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20日龄时出现一侧或两侧眼流泪,角膜浑浊,变白,失明,瞬膜下形成黄色干酪样的小球状分泌物,眼睑肿胀、粘连;25日龄时开始死亡,30日龄达到高峰每天死亡超过30只。2病理剖检变化病死鹑剖检见肺淤血、水肿、肝变,气囊混浊内有黄色纤维渗出物,支气管、肠系膜有黄白色硬性结节,肺及气囊上有粟米大小的坏死结节和干酪样霉斑,质地坚硬,肾稍肿,肝脏呈紫铜色,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肠道壁变薄有黄绿色稀便,泄殖腔内有大量白、黄绿色稀粪;眼睑隆起、角膜发白、眼瞬下有黄色干酪样物,有的在眼中央导致失明。3实验室检查3.1曲霉菌紫外线检查取被污染的饲料和垫草,置于紫外线灯下照射,在饲料和垫草上均发出黄绿色荧光,可以确定该饲料和垫草都含有曲霉菌。3.2压片镜检采用无菌操作,取病死鹑新鲜,的胸气囊结节和肺部病变,置于载玻片上,滴加少量的10%氢氧化钾溶液浸泡并加盖玻片,在酒精灯上略加热,然后轻轻压盖玻片,使之透明镜检,可见有明显的分枝状间隔菌丝和发生孢子。3.3分离培养无菌采取死鹑肺、肠、胸气囊的病变结节,接种于萨布罗氏培培养基;取垫草和被污染的饲料用灭菌磷酸盐缓冲液10倍滴度稀释,也接种于上述培养基(加氟甲矾霉素抑菌)分离真菌。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48小时,见培养基上长出灰白色毛霉样菌落,有霉味,72小时后菌落表面颜色逐渐变为暗绿色呈丝绒状。取培养物进行高倍镜观察见有大量的菌丝、顶囊、梗子和孢子,主要见在48小时培养物中的菌丝无间隔形成葡萄枝与假根,孢子球形,黑褐色,为根霉菌。72小时培养物的菌丝有间隔,顶囊乳棒状,有梗,分生孢子球形,此为烟曲霉菌。3.4血清学检查对发病鹌鹑群的20只35日龄鹌鹑进行了血清学检查。禽毒支原体(MG)和滑膜支原体(MS)的抗体采用平板凝集试验,传染性支气管炎(IB)和传染性法氏囊炎(IBD)抗体采用琼脂扩散试验,新城疫(ND)和禽流感(AI)抗体采用血凝抑制试验。结果:MS、MG、IBD抗体全为阴性,IB抗体有30%的为阳性,ND和AI抗体的几何平均值都高于5而且离散度不高。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定该鹌鹑为根曲霉菌和烟曲霉菌污染垫草、饲料引起的霉菌性肺炎。4防治4.1预防彻底清除发霉变质的垫草,更换新的垫草。保持舍内干燥,加强通风,最大限度的减少舍内空气中霉菌孢子的数量;加强卫生消毒和饲养管理,及时清除粪便;定期更换垫草,避免局部湿度过大或粪便堆积;对饮水器进行刷洗、消毒,注意饮水器和料桶下垫草是否发霉,要经常改换饮水器的放置的地点。在夏秋潮湿、闷热、多雨的季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饲料、垫草发霉,及时淘汰发病严重的病鹑。4.2治疗全群用制霉菌素拌料,每100只鹑用30万单位,早、晚1次,连用4d;克霉唑每100只用0.5g,混饲。全天用硫酸铜按1∶2000的比例饮水。同时可根据发病情况对个别病重的鹑用碘1g、碘化钾1.5g加蒸馏水1500mL,溶解后气管内或咽喉内注射0.2mL。也可以在水中加入维生素C、电解多维、口服补液盐等,以减少应激,补充营养,维持机体平衡,防止继发感染。对料槽、饮水器、工具等用齐鲁牌鼎碘消毒液进行消毒,每天1次,连用7d。经4天治疗,鹑群的病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死亡停止,采食量明显增加,恢复正常。5小结5.1本病是由于垫草发霉变质引起的,在雏鹑饲养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保障通风,定期更换垫草和消毒,在育雏时要保暖又要进行适当的通风。5.2在血清学检查时检测出有30%的雏鹑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IB)阳性,说明鹑群可能已被该病毒感染,在治疗时应有针对性的添加抗病毒药物和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检测到新城疫(ND)和禽流感(A1)抗体水平在5以上,说明该鹑群ND和AI免疫效果不错,而且还检出这两种病的抗体离散度不高表达了整体的抗体增长水平较高,要有效抵抗这两种病毒的侵袭。5.3及时更换垫草、保证饲料的新鲜,避免本病发生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夏秋、梅雨季节更为重要。5.4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同时应用病毒灵和环丙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