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生活习俗、地理环境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新疆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水平较低,创收方式单一,且收入不是很稳定。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通过政策扶持、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兵团少数民族群众发展葡萄种植,使一部分困难群众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四团有2.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800人,占总人数的47%。去年起,六十四团利用“兴边富民”项目资金搞起了葡萄种植。由于葡萄每公顷的产值远高于棉花等大田作物,种葡萄在当地被视为提高团场职工收入的好办法,项目首先会安排给少数民族职工。该团副政委阿迪力介绍说,在种植过程中,团场对葡萄种植户进行免费培训,聘请葡萄技术专家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种出的葡萄由团场统一销售。为了帮助少数民族职工,种葡萄所用的苗木、铁丝、架桩、节水设施等建园费用都由团场解决,还给刚开始种植葡萄、没有收入的职工发补助。
“铁丝,那些水泥杆子全部是我们承担,而且还给他生活费。我们生活费和管理费算上一亩(0.06公顷)地是680元,十亩(0.6公顷)地就是6800元。”
该团15连维族职工阿不力米提是去年开始种葡萄的少数民族员工之一。他告诉记者,自己以前没种过葡萄,团部专门派了技术人员指导,教会自己种葡萄的方法。
“以前是有牛的,(在)山上放牧。现在种了葡萄,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地费水费公家啥都不要,全部帮助。10亩地的葡萄地赚的钱相当于100亩的棉花。以前我不知道葡萄怎么种,技术员也来干部也来,360天也来,(告诉我们该)这样干那样干,我们就学会了。”
阿不力米提对未来葡萄带来的收益满含期待。而离六十四团不远的七十三团8连的哈萨克族职工土伦别克已经从葡萄种植中尝到了甜头。他家种了十亩葡萄地,另外还有近一亩的葡萄大棚。2010年,该团引进新品种葡萄,并鼓励职工种植。刚开始时,他还差点因为没种过葡萄而打退堂鼓,但葡萄很快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原来没干过,不想种,第一年种,卖了1万8千块钱。第二年也是1万8,去年1万5,还有十亩地,十亩绿地。一年可能买四、五万块钱,明年产量高些。”
吐伦别克告诉记者,改种葡萄后,家里不但收入提高了,给自家干活,心情也不一样。
“原来是老板给钱干活,现在自己老板了。原来打工一天12个小时,一天最多50块钱,还有些老板骂我们不好好干。现在我们自己有地了。买了楼房了,”
结合葡萄种植,兵团还想出了其他办法来增加少数民族职工收入。第四师73团葡萄园区总指挥董爱国介绍说,该团的目标是,到明年,让每个家庭收入达到10万元。
“团场提出四个一工程,每个家庭一座棚、一栋圈、一块大田,一个产业工人。女同志,管大棚、管绿地,男同志到工厂打工。基本上我们的哈萨克50%以上男同志都在那里打工。他的月收入最低都在2800,稍微有点技术都达到4、5千,这样下来三万,大棚收入三万,绿地收入三万。然后剩下一万呢,每个家庭团场扶持,给盖了个圈,到了农闲时候养十到二十个羊,这样合计下来,能有十万元。”
数据显示,目前,新疆兵团共有少数民族人口37万人,占总人口的14%左右,少数民族聚居团场37个,占团场总数的20%以上。在兵团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职工正过上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