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李冠峰忙坏了。
自打第二批“访惠聚”工作组进村以来,李冠峰作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科技局副局长、住博湖县本布图镇新布呼村工作组组长,来回奔波在农户家、育苗大棚和巴州科技局食用菌试验基地。
“老李当时一直想着把种植食用菌项目引进村里,让村民因地制宜,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同时也能让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本布图镇党委书记逯学忠最了解这位工作组组长。
积极引进食用菌
新布呼村现有大棚137座,按照原来的种植模式,村民仅仅在春节过后的2个月时间,在棚内繁育色素辣椒和工业番茄苗,其他时间基本都处于闲置状态。
在对村里的种植业、设施农业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后,工作组就如何充分利用育苗大棚,增加农牧民收入方面有了思路。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优势,引进巴州科技局在平菇、芦苇菇、香菇、鸡腿菇等食用菌方面的成熟技术在这里进行试验示范,相信会取得明显成效。”对发展食用菌种植项目,李冠峰胸有成竹。
工作组的建议得到了本布图镇党委和政府的肯定,说干就干,种植项目在新布呼村的一座大棚里先行展开:
工作组成员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严格按技术要求对试验大棚进行遮阳、加固、铺膜;
工作组和巴州科技局试验基地联系,调运了1500多个分别育有平菇、香菇、鸡腿菇的菌袋……
在工作组成员和农户的精心管护下,半个多月过去了,这些蘑菇长势喜人,每天都有村民过来参观。
雷厉风行见成效
4月4日,笔者一进大棚,就闻到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蘑菇特有的香味,一排排整齐码放的菌包外面茂密地生长着一簇簇、一丛丛的平菇。
“一个4公斤的菌包可以产3公斤多平菇,这1000个菌包那就是3000公斤鲜菇,按5元/公斤的最低批发价算,可以卖到1.5万元,而一个菌包的成本在4元左右,3个月内可以出4茬,一季度1000个菌包赚1万元钱是没有问题的,一个标准棚每年可增收10万元。”李冠峰介绍道。
正说着,新布呼村党支部书记胡居华带着七八位村民也进了大棚,“昨天工作组就通知今天要把这些平菇采摘下来,让周围的村民都尝个鲜呢。”
不一会儿,近200公斤的十几筐平菇被装上了货车。“食用菌在栽培过程中,一不打农药二不施肥,而且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所以很受市场欢迎。”李冠峰说。
本布图镇党委书记逯学忠说:“本布图镇是周边乡镇蔬菜批发集散地,每天清晨前来批发蔬菜的商贩络绎不绝,这些有利条件不仅有助于食用菌的批发销售,而且大棚食用菌种植的示范带动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持续发展有底气
当天下午,天阴沉沉的,不时有雨点落下,不少骑着摩托、电动车从附近赶来的村民都在棚里听李冠峰的现场培训:
“棚里不能照直射光,必须要用散射光,要不然菇就不生长了。”
“目前我们种植的平菇品种最佳出菇温度是20℃-27℃,湿度是80%左右。”
……
村民艾热提·艾合买提说:“专家讲的都是关键问题,而且通俗易懂,我都记在本子上了,今后我还要多来这儿学习。”
“通过选择不同的品种,一年四季都可以种出食用菌。只有农民朋友真正掌握技术了,当地的食用菌产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李冠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