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河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行行整齐的沙棘树,它们像哨兵一样守护着青河县的人民。
青河县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干旱短暂,年无霜期平均在90天左右,四季变化不明显,昼夜温差大,这里只适应种植土豆、玉米和小麦等农作物。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农牧民主要靠放牧及种植农作物为生。
哈提帕·黑萨家就坐落在这拥有10万亩沙棘林的青河县。她家以前仅靠种植的几十亩小麦和饲养牲畜维持生计,由于周边土地沙化比较严重,每年的收成总是不好,生活过得十分拮据。自从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她家人均纯收入从不足2000元增加到万元以上,自己也从牧民变成了沙棘种植大户,这一切变化都与退耕还林密不可分。
2001年,有远见的哈提帕就承包了村里山坡上的撂荒地350亩,但因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等原因,一开始种植的农作物产量不是很理想,一直以来,她都在苦心研究如何利用好这片土地。2002年,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哈提帕以她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发展意识,紧紧抓住机遇,带领全家开始小面积的试种沙棘,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看着不起眼,过去在戈壁滩上随处可见的野果子竟然成了她致富的“金豆豆”。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哈提帕种植沙棘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审批,还要取得本村农民的支持和理解,又要细心管护新栽植的幼苗。
造林初期,为解决350亩荒地上植树造林的资金,她向银行申请贷款,每天要在县城和村子之间往返多次,办理繁琐的手续,找担保人,甚至把自己家的房屋和牲畜作抵押……
哈提帕没有退缩,她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了下来。造林资金刚到位,沙棘苗定植完毕,哈提帕又忙着对沙棘地进行管护以便提高沙棘的成活率。她带领全家投资6万余元,用石头、铁丝、木材对沙棘林地进行防护围拦,在大搞围栏建设的同时,她又拿出4万余元,购进水泵,修建渠道等水利基础设施,加强田间管理。
哈提帕所居住的青海村是牧民转移牲畜的草场通道,周围环绕着牧场,虽然有简易围栏的保护,但是新栽的沙棘苗还是经常遭到牲畜的啃食和践踏,需要昼夜看守,每逢牧民转场都是她最揪心的时候,后来她干脆在林边打起帐篷,吃住在那里。她还靠自己的力量,用石头砌起了长达2公里的石头墙,有效防止了牲畜对沙棘苗的破坏。
辛勤的劳动,终于有了回报,哈提帕栽植的沙棘苗成活率达到99%,赢得了全村人的称赞。经过几年的种植及精心管护,哈提帕家退耕还林沙棘种植面积达到350亩,现在正值沙棘叶的采摘期,每天都有20余人在林里采摘沙棘叶,自己获利的同时也帮助周边村民创收。哈提帕预计今年能卖50吨沙棘果,光果子和叶子就可以挣20万元左右。
哈提帕致富不忘乡亲,她将自己多年来种植沙棘的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村民,带动整个村子的人来种植沙棘,共同致富奔小康。
如今,哈提帕维修了房屋,硬化了院场,家里添置了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还买了大货车、私家车及现代农具,哈提帕笑称自己的大货车为“沙棘车”,这是种植沙棘后的第一桶金所换来的实物。“没有种植这个‘金豆豆’哪来我现在的幸福生活。”哈提帕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