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合塔尔(左一)在向庙尔沟乡农业综合服务站主任哈那提?阿海衣请教棉花的采摘技术。
托合塔尔的棉田里一片白茫茫的,枝头上挂满了洁白的棉花,再过十多天,棉花就可以用机械采摘了。
9月18日,见到29岁的托合塔尔-塔克曼时,他正开着车在棉田巡检。洁白的棉花挂满了枝头。
托合塔尔是昌吉市庙尔沟乡阿克旗村的种植大户,今年种了600多亩地,其中有200多亩种植棉花。
“今年棉花长势不错,收入十几万没问题,加上番茄等收入,今年可以收入30万。”托合塔尔说,去年种地的收入也有二十多万。
十多年前,托合塔尔还是一个在山上策马扬鞭放牧的少年,连棉花长啥样都没见过,更别说种番茄。
科学种田让他发家致富
说到身份的转变,托合塔尔说,这些都是靠科学种田。
前些年放牧的时候,到了冬天无所事事,现在即便是冬闲,托合塔尔也要参加村上、乡上组织的各种培训班,不断给自己充电。阿克旗村的年轻人们也都一个个打工的打工、种地的种地。
托合塔尔就是从最初打工学种植技术,自己掌握了种植技术后,开始承包土地种棉花、番茄、西瓜、甜菜等经济作物。
2014年,托合塔尔种了1000亩地,当年因为气候原因和管理不到位,收入不是太好。随着对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掌握得多了,托合塔尔种地的收入每年都在增加。
阿克旗村人均收入十年翻两番
阿克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阿赛告诉记者,阿克旗村共有6300亩土地,人均5.5亩耕地,2016年村民年人均收入14280元,当年刚从山上搬下来时,村民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
“从1998年从山上搬下来定居,多年来一直在通过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改良土地,直到2006年,土地改良好了,村民才改种经济作物,收入才逐渐增加。”阿赛说,尤其是2008年在政策支持下实施滴灌工程,村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
阿赛说,村民们刚搬下来定居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种地,村里除了请农业专家指导,还让村里的种田好手带领大家种地。这几年,村里把4000多亩地流转后承包给了种植大户,剩下2000多亩地让村民种植。
“我们根据村里12口机井,分不同的地块统一种植同一种农作物,一来便于管理,二来便于有人带动大家种植。”阿赛说,大多数村民将土地流转承包出去后,在本村或外地打工,加上土地承包费,比自己种自己的地收入高多了。
托合塔尔的两个姐姐出嫁了,他也成家了,父母的身体不好,在他看来,肩上的责任和担子重了。
“我喜欢骑马,喜欢在草原上策马扬鞭,但我现在没有时间回到草原去玩,我要让我的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托合塔尔说,这也是村里大多数年轻人的想法。
记者手记
定居兴牧是打开增收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定居兴牧是转变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也是牧民开启幸福生活,打开增收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牧民定居后,他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一历史性的改变,打破了千百年来游牧民单一、封闭的生产生活方式,走上了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道路。
许多定居后的牧民群众惊喜地发现,定居后多元化的致富方式,方便的居住就医条件,使生活越来越美好。
定居兴牧工程的实施,让牧民有了一个全新的“家”,这个“家”环境美了、信息广了、交通畅了,牧民的传统观念也开始转变,放下马鞭走出大山的牧民正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自己的美丽新家园。
随着自治区定居兴牧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牧民选择定居,他们的市场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文明意识日渐提高,精神面貌大为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