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这N种途径值得收藏!

时间:2022-08-28 编辑:Georg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近几年的秸秆禁烧,用什么办法能让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因此探索出“N”种办法。

如何让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这N种途径值得收藏!

一、发酵秸秆饲料要有以下步骤(以青贮为例):

1、把握好收割时间:制作青贮的玉米秸秆既不能收割太早也不能收割过晚。收割早时秸秆水分大,糖分少,发酵效果不好;收割过晚,秸秆水分和营养流失,青贮适口性差。一般密植青刈玉米在乳熟期,豆科植物在开花初期,禾本科牧草在抽穗期,甘薯藤在霜前收割。

2、快速运输:玉米秸秆收割后要及时运至青贮地点,以防耗时过长造成水分蒸发,细胞呼吸及物料氧化作用造成营养损失。

3、料长合适:一般将原料切成2~3厘米,以利于装窖时踩实、压紧、排气,同时沉降也较均匀,养分损失少。此外,切短的植物组织能渗出大量汁液,有利于乳酸菌生长,加速青贮过程。

4、撒料装窖:5吨青贮物料用金宝贝发酵剂1公斤。将金宝贝青贮饲料发酵助剂用米糠(麦麸皮或玉米粉)按1:10左右的比例稀释,喷水,物料水分调至60~70%,备用。水分合适与否判断办法:手抓一把物料,见水印不滴水,落地能散开却可。将青贮原料的水分含量调至60~70%,然后开始装窖,随装随踩,一边装原料,一边撒发酵菌剂,每装30厘米左右踩实1次,尤其是边缘踩得越实越好,尽量1次装满全窖。

5、盖草封土:装填量需高于边缘30厘米,以防青贮料下沉。周围用木板等围好,2~3天下沉后除去木板,盖上一层切短至5~10厘米,厚度约20厘米的青草,然后盖土踩实,盖土的厚度为60厘米,堆成馒头形状,拍平表面,并在窖的周围挖排水沟。最初几天应注意检查,发现盖土裂缝及时修好。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法制作青贮时,其他步骤与一般青贮相同,但应注意最后覆盖塑料薄膜后压土或压上其他重物,薄膜应严格密封,防止漏气。

如何让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这N种途径值得收藏!

二、建材

秸秆是高效、长远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既可以部分代替砖、木等材料,还可有效保护耕地和森林资源。秸秆墙板的保温性、装饰性和耐久性均属上乘,许多发达国家已把“秸秆板”当作木板和瓷砖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此外,经过技术方法处理加工秸秆还可以制造人造丝和人造棉,生产糠醛、饴糖、酒和木糖醇,加工纤维板等等。

三、固化成型

秸秆固化成型技术是采用稻草秸秆、麦秸秆、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原材料,通过专用设备秸秆压块机经过粉碎处理、压缩处理等工艺,压制成一种可直接燃烧的固体生物质燃料。

四、碱化处理方法

火碱溶液处理法。火碱又叫苛性钠,每100公斤秸秆用4~5公斤火碱,溶解在80公斤至100公斤的水中,在常温下放置,停8小时至10小时即可使用。也可以用火碱溶液将粉碎的秸秆喷洒、湿润、拌匀、堆积压制成块状饲料,供长期使用。

五、秸秆变身“压缩煤”

“我们采用了秸秆‘压缩煤’,用它取代煤炭,成为我们公司工业蒸汽锅炉的主要燃料。”诸城市三工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乐华说。

据了解,将玉米、小麦、花生等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经过粉碎后加压、增密成型,即“变废为宝”成了“秸秆煤炭”。它具有比重大、热值高、燃烧好、成本低、使用方便、洁净卫生等优点,便于贮存和运输,可替代薪柴、煤、天然气、液化气等,除用于生活炉灶、取暖炉之外,还可以用于工业锅炉。

诸城市环境保护局局长赵光福说:“在使用秸秆新燃料后,锅炉排放的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均比用煤炭时减少了99%。”

记者从诸城市农业局了解到,目前,诸城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3.9万亩,其中粮食、花生、大豆、黄烟、棉花等各类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110万吨,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量约为45万吨,折合约22万吨标准煤。

如何让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这N种途径值得收藏!

六、农田吃上“营养餐”

秸秆还田是目前不少地方探索的方法。在诸城市,全国农机示范大户、诸城市特邀农机技术推广员赵佃相给记者算了两笔账:

一笔是经济账。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属于天然的土地“滋补营养品”,一亩玉米秸秆还田,相当于上了10多公斤化肥。另外,秸秆粉碎到地里,减少了水分蒸发,少浇一两遍水,省工、省油。

一笔是环保账。除了减少焚烧对空气污染外,秸秆还田后,可以直接用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播种小麦,除省钱外,还避免了机械重复耕地造成的土地压实。

七、秸秆生物反应堆

近年来,为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和破解农村“三大堆”难题,诸城市先后在茶叶、大棚蔬菜、辣椒等作物上推广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方面找到了新的增收途径。

据了解,“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诸城市重点推广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利用有效的秸秆生物群,将秸秆转化为作物所需要的矿物质元素、有机质、二氧化碳、热量、生防效应等,进而获得高产、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在大棚中应用这种技术,1亩大棚每年最少可以消化1万斤秸秆,而且大棚的地力还会越种越肥。

在“生物反应堆”的作用下,各类农产品的外观和品质都有明显改善,使农产品达到高产、优质和无公害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八、奶牛吃上“香饽饽”

记者近日在辛兴镇奶牛饲养基地看到,这里早已是一片繁忙景象。村民将一车车春玉米、花生秸秆运往这里,只要经过简单的粉碎和发酵,这些昔日的“废柴火”就可以摇身变成奶牛们非常爱吃的“香饽饽”。

辛兴镇奶牛饲养基地负责人于云杰说:“以前玉米秸秆都烧了。现在一公斤拉到这儿能卖一毛五分钱,每亩地能多收入150多块钱,我们的贮存能力是600万公斤,能消化吸收掉3000多亩地的玉米秸秆。”

以前被农民废弃的玉米秸秆,现在可直接换成现金,饲养基地收购秸秆的消息一经传出,周围近十个村里的村民都来送秸秆,运输距离从200米到4公里不等,送秸秆的拖拉机排起了长龙。一位送秸秆的村民说,他们也不愿意焚烧秸秆,只是人们大都进城打工,留给农忙的时间太少,而且秸秆留在地里也影响耕种,如果秸秆能够卖钱,“肯定不愿意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