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栽草菇新技巧

时间:2022-09-21 编辑:Berg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夏季草菇在栽培上需要掌握下面几点知识:

一、前期准备工作要做足

草菇是一种高温型菇类,适宜于夏季栽培。由于前期草菇栽培方法相对简单,因此很多菇农都把管理重点放在了草菇进棚后的那段时期。可记者不这么认为,种草菇,前期的准备工作同样非常重要,一旦前期准备工作没有做好,草菇的整个生育期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首先,做好菇棚消毒。先清理棚内的枯枝落叶,清理出棚,用5%石灰水或者深白粉全棚喷浇消毒,对于密闭好的菇棚封严放风口,用甲醛或高锰酸钾消毒,密闭七天,放风排气。对于密闭不好的菇棚,用5%甲醛全棚地面墙壁喷洒消毒,一周后再进棚操作。

其次,准备好基料。适合草菇生长的培养料很多,主要有棉籽壳、废棉、麦秸和稻草等。其中以废棉最好,棉籽壳次之,麦秸和稻草稍差。近年来,废棉、棉籽壳价格暴涨,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产成本,菜农可因地制宜选择麦秆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原料。这里就以麦秸为例,介绍一下原料的处理方法:要选用当年收割、未经雨淋、未变质的麦秸。将整捆麦秸散开铺在地上,用石碾或车轮滚压,使之破碎,质地变软,也可直接选用联合收割机抛出的麦秸。将压碎的麦秸用浓度2%石灰水浸泡一夜,浸泡时用脚踩踏促使麦秸软化和吸水,然后捞出进行堆积发酵。将浸泡好的麦秸捞出堆成垛,垛高1.5米,宽1.5米,长度不限。堆好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以利发酵。当麦秸堆中心温度上升到60℃左右,保持24小时,然后翻堆,将外面的麦秸翻入堆心,使麦秸发酵均匀。翻堆后中心温度又上升到60℃时,再保持24小时,发酵即可终止。发酵时间一般为5天左右。发酵期间应控制好发酵的时间和温度,防止发酵过度,造成腐生菌大量繁殖,消耗养分。发酵结束,检查发酵麦秸的质量。

发酵麦秸的标准是:麦秸质地柔软,表面脱蜡,手握有弹性感,金黄色,有麦秸香味。有少量的白色菌丝,含水量70%左右,用手使劲握能挤出少量水滴,pH值9左右。

二、选择合适的栽培模式

草菇的栽培模式有很多种,常用为拱棚立体栽培和沟式平面栽培。菜农可根据不同的场地选择不同的栽培方式。

1.大棚地上畦栽:一般建畦床1.2-1.4米宽,翻深0.2米,整成龟背形畦床,两侧修建10厘米宽洇水沟,铺料播种;其次,播种后第3天,间隔0.3-0.4米插入竹拱,现蕾后将料面上的塑膜抽出搭于拱架上,露天棚应再覆2层草苫,荫棚下只覆一层即可。发菌期间,除掀膜通风外,应将水沟灌满水,一则降温,二则使床基土壤保持较高持水率。气温超过35℃时,每天应将草苫多次喷湿。接种后第四天,最迟不超过7天,草菇即可现蕾,此后管理应以通风、降温、保湿为重点,阴或小雨天气及夜间可将塑膜揭去,只覆草苫,既利通风又有足够的散射光,并能有效地保湿,但应注意大雨天气不可掀膜,晴好天气时,阳光直射,棚温升高很快,注意加厚覆盖物并喷水,夜间可将棚周塑膜掀开约10厘米左右,将洇水沟灌满水,使之加强通风的同时保湿并降温。

2.沟式平面栽培:在大棚内整平土壤,挖深20厘米、宽120厘米沟槽,灌透水;铺料播种后使料面与地面持平,为了保证温湿度的控制,大棚上方要设好遮阳网或旧草帘。该种方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地温较低、土壤湿度较大,可为基料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和水分条件,尤其水分管理方面,较之前述栽培方式,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应注意防雨排涝,否则,极易形成积水涝渍,影响或损害正常的草菇生产。

三、抓住出菇期的环境调控

草菇属高温型品种,但要获得高产量和高质量的生产结果,就需将出菇期的管理做好,尤其是温湿度的把握和光照管理。

首先,温度调控。草菇出菇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8-32℃;而夏季棚内温度高,具体的降温措施可通过加厚覆盖物、喷湿草苫、棚内浇水、夜间通风等一系列的措施来达到目的。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草菇个头较大,开伞迟;如在33℃以上时,草菇个头明显变小,而且很快开伞,大大降低了商品菇率。

其次,抓好通气管理。要坚持夜间多通风、阴雨天全天通风、早晨通风、白天高温时间段内少通风或不通风的原则,一是使棚内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二则使棚内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出好菇并降低发病率。

再次,水分管理。水分既是重要的物质条件(基料和床基含水),又是不可或缺的环境条件(空气湿度),二者缺一不可。一般而言,保持60%-70%的基料含水和较高甚至近饱和的床基含水,以及90%左右的空气湿度,是保证草菇获得高产的重要基础。生产中应根据当时当地的条件,灵活进行调控。

另外,光照管理。草菇既需要光,又不能接受强光,生产上应根据菌株的特性实施管理。一般可掌握能在棚内正常看报纸即可,大约在400-500勒克斯之间。具体可通过进出口、通风口、大棚四周掀开草苫边角等方法实施调控。

    标签: 麦秸 草菇 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