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转潮是指从一潮菇采摘结束到下一潮菇形成的全过程。转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金针菇的总产量,下面就如何加快金针菇的转潮做一介绍: 及时清理料面子实体菌盖直径达1~1.5厘米、菌柄长14~15厘米时采收,采收后及时清除料面上残留的菇脚及小菇,剔除个别料面上板结的老菌丝,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保护好原有菇原基。 适当通风降温在出菇阶段,为了采收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优质金针菇,一般在菌袋上覆盖一层地膜,以保证金针菇生长所需的湿度,并创造一个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微环境。但高湿度、高二氧化碳浓度又不利于重新催蕾,可在早晚揭膜通风透气,使其尽快形成原基,加速转潮。 给予微弱的散射光金针菇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形成菇原基,但形成的数量远不及在微弱散射光环境下形成的多,因而在转潮时要给予一定的散射光,“三分阳、七分阴”的环境可加快菇原基分化,使其形成菇蕾。 合理调控温度金针菇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3℃~15℃。如果气温偏高,可在菇房空闲地加大喷水量,全面通风降温。应注意的是,温度高时湿度不能太大,否则会使菇脚变黑,绒毛增多,进而引起病害。如果气温偏低,可以喷洒热水或给菇房加温,以避免因温差过大而延缓菇原基的形成,影响菇蕾的生长,不利于转潮。 培养料的含水量要适宜培养料的含水量必须达65%~70%时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及后期顺利转潮。如果培养料较干,可一次在袋内加入较多的清水,2~4个小时后倒出多余的水,每袋补充50~100毫升即可。 掉头出菇第二潮菇采摘后,应掉头在另一端出菇,可使转潮加快,产量与第一潮菇相当。但要注意的是,菌丝没有发透或有杂菌感染的菌袋不宜掉头出菇。 防四周出菇袋栽金针菇常出现四周出菇,中间没有或很少出菇的现象,可在培养料中加入20%的杂木屑,不仅可防止四周出菇,还能促进菇原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