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蘑菇需牢记八大措施防病害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绿色蘑菇是我们现在想要追求的一种生活品质,树立综合防治的“大防治”观念。食用菌病害的发生甚至流行或暴发,都有其一定的发展规律,规律就是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表面上看,病害仅在某一生产环节出现,但是病害的发生是需要相当多的条件的,如果某项条件不能满足,则病害的发生就可能减轻、降低,甚至无法发生,或者即使发生也不能形成危害。因此,不能仅在病害的发生环节去防或治,而应从源头抓起,至生产完全结束为止,中间环节亦不能稍有放松以彻底杜绝病害发生的渠道。

选用优良脱毒菌种,是保证菌种不带任何病毒病菌、确保菌丝健壮、提高菌丝抗性的有效措施。脱毒菌种,系采用先进的尖端分离培养技术,历经菌丝至勘探基或子实体的四全循环的脱毒操作,培育出来的菌种。脱毒菌种除保持原菌株的生物特性外,其自身不携带任何病毒病菌是其优势之一;由于在脱毒过程中人为调控基质及温度,又使其大大提高了对外界条件的适应性及抗逆性,这是脱毒菌种的优势之二;脱毒过程的同时又是一个恶劣条件下的驯化过程,使菌种自一开始就生长在相对环境中,在逐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自然增强抗性、提高抗病性,这是脱毒菌种的优势之三。综合结果表明,使用脱毒菌种的综合发病率下降60%以上,从而为栽培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严格菇棚及栽培环境中的消毒处理,是消灭残存病毒病菌的主要手段。栽培菇棚,尤其是老菇棚,由于长期栽培形成的易病条件和栽培中病害的遗留菌丝、孢子等,再次栽培时极易形成危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菇棚栽培产量低、病害严重的主要原因。首先,清理菇棚周边环境,诸如粪堆、草堆、垃圾等应清理干净,将杂草类一并清除,多次喷洒500倍左右的多菌灵类杀菌药物,以彻底清洁环境。其次,对老菇棚应予刮除墙皮,有条件时可将地表铲除1厘米左右,基后兑制5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对棚内进行地毯式喷洒,即使墙体、边角、立柱、通风孔等亦应喷洒药物,不留任何死角,揭去棚膜上的覆盖物,令其暴晒,约5~7天即可启用。该项措施能够较彻底地杀灭棚内病毒、病原菌,其基本原理是:蘑菇祛病王是一种杀菌抑菌剂的复配药物,对病毒病菌有着较强的杀伤力。也可使用10倍强优戊二醛溶液、200倍金星消毒液,生产中尽管甲醛的刺激性较大,但配制多甲溶液喷洒杀菌的效果亦很好,一般可按多菌灵:甲醛:水为1:2:100的比例,如果上季栽培时病害较重可适当加大药物浓度。最后,对原发病害严重的菇棚,可拆除上层架杆、塑膜等物,棚内堆以秸秆杂草,点燃焚烧,将草灰翻入土层中,重新架杆覆膜,再施以药物喷洒,效果很好,该法采用物理化学结合方式进行杀菌,相对要彻底一些。但具体操作时应选择无风天气,并备有适当的灭火手段,菇棚集中区域应统一行动,此外靠近村庄、建筑物的菇棚不要采用该法,以免发生火险。

对覆土材料进行有效处理,是防止带病进棚的重要环节。覆土材料的杀菌处理,我们倾向于暴晒、药物、堆闷的办法,选择覆土材料后,在硬化地面进行暴晒,随着翻动,使土粒保持在0.5厘米以下的粒度,多为粉末状,配制10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边喷边拌,反复2次,建棚后覆膜进行堆闷,效果极好。

基料处理要严格,这是确保“不带病进棚”的关键环节。该阶段包括干料的暴晒处理,堆酵处理的均匀一致和装袋播种的规范化、熟料接种以及培养发菌等环境的清洁杀菌。完成发菌后,菌袋进棚前应配制20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盛于大盆等容器,将菌袋逐浸洗一遍后再进棚。

菇棚内经常喷洒杀菌抑菌药物,是出菇管理过程中主要的预防手段。自菌袋进棚或基料进棚播种后,即应经常喷施药物,以达预防病害之目的。由于棚内相对密闭,通气相对较差,加之空气湿度偏高和温度较恒定,故可诱使病害的发生。

将病害消灭在萌芽之中。初发之时,是防止病害大量繁殖形成。

    标签: 病害 脱毒 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