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农技站2002年在恩阳、化成等20多个乡镇示范推广“稻――菇”高质高效栽培模式,获得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值7148.56元,比麦稻两熟亩增产值6297.56元,增长7.4倍。实践表明,该模式具有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土壤肥力,出菇产量高,质嫩味美,操作简单的特点,也是农民创税增收,快速致富的好门路。 一、品种选择 品种(菌种)选择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水稻与蘑菇产量、质量的提高,也是提高产量、质量的关键性措施。水稻应以d优527、川香优2号为主体,搭配k优047、岗优162等高产优质品种。菌种应以扇形、绒毛菌丝多、扇形长且大、菌丝纯白色、长势有力、生活力强、不吐黄水、不结块、无菌膜、无异味、无杂菌、无病虫害作露地菇种为宜。 二、菇地选择 室外菇地应以背风向阳,离宅基地较远,保水保肥力强,毛细孔多,团粒结构优良,管理方便,土质肥沃作为栽菇地为宜。其次是培养营养料,营养堆沤可以猪、牛、羊、鸡、鸭、蚕粪为主,搭配枯饼(棉枯)及草料(以玉米、麦秆、稻草)作培养料,堆营养料草料要干鲜,无霉变、未腐熟、预湿的粪便,必须通过堆沤发酵,消毒灭菌处理才能使用。其堆沤发酵方法是:一般每亩用草料3250公斤,粪粉1500公斤,尿素45公斤,菜枯150公斤,石膏粉15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石灰50-70公斤,先将粪、草料预湿48小时(预湿不好就难以堆出优质的培养料,要严把预湿关),作法是先把草(麦、玉米秆)切成1.0-14厘米长,晒干抖散后,在堆前3-4天用,粪水(严禁用白水)充分预湿,边预湿边翻动;其次,建堆发酵。一般堆宽270厘米,高度139厘米,堆好后继续灌清粪水并盖膜发酵,使其草料水分充足。建堆发酵时,要一层草一层粪,每层草厚27-30厘米,粪厚3―4厘米,尿素、复合肥、磷肥必须均匀分层撤入草内,最后用粪封顶,盖好薄膜进行密封。做到“五有”:堆体有形,堆高有限,堆顶有脊,在2-3天内温度达到70-80℃以上,保持有盖,防风有障,护脚有堤,排水有沟。若温度下降,立即查找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另一方面是翻堆,一般在第7天进行第1次翻堆,若水分不足,用清水补足,翻料时注意把四边往中间翻,使其温度均匀不影响发酵效果,隔3天进行第2次翻堆,再隔3天后进行控温发酵,一般温度控制在50-55℃为宜,含水量保持在65%,4-6天后即可使用。 三、栽植 1.水稻主要采用宽窄行排列,定向移栽,一般宽行30-34厘米,窄行17-20厘米,窝距17厘米,亩植2万窝为宜,其它删巴、管理与高产栽培相同。 2.栽菇水稻收获后,立即划厢,一般厢宽100-140厘米,沟宽67厘米,整细整平,厢四周用500倍的敌敌畏和5%的甲醛进行消毒防菌和杀死地下害虫。然后,将已发酵好的合格料(草呈综红色、料有香味、并具有了强韧性、轻拉易断、长度20-27厘米、并有大量的白色放线菌、ph值8左右、无氨味、粪臭味、草料紧握有2-3滴水)均匀地铺在厢面上,铺成弧形,中间高两边低,厚度以17-20厘米为宜。二是精细播种。在播种方法上,实行分厢定量分次播种的方法,先将2/3的菌种撒在料面上,再用竹耙抓松料面,并轻轻拍平,使菌种拌人料中4.5-5厘米内,再将另1/3的菌种撒在料面,并拍平使菌种与草料充分接触,致使菌种快速萌发,使料上泥。三是覆土。播种后随即覆土,覆土厚度为5-6.7厘米,覆土前用少量石灰水调节酸度和湿度,第1次复土把草料盖严为度,第2次复土3.4-4厘米。覆土要均匀一致,厢面平整,然后起拱搭蓬,保湿防淋,拱高20-25厘米为度,草蓬上面再覆盖一层薄膜,有利防雨、防寒,保湿保温,易夺取高产。 四、超常规的田间管理 覆土后,主要以通风、保湿、防雨为重点。播种覆土后,秋季床温发25℃为宜,若超出25℃时应揭蓬降温,坚持晴天揭,晚上盖的方法,若低于25℃时应增搭草帘和薄膜。水分保持土面不发白,既要注意保持水分,又要理沟排湿。也要注意通风透气。菌丝生长期,如果生长过旺,选择早、晚,每隔3-4天左右,揭膜揭蓬通风1-2小时。如遇秋雨绵绵,一般不揭膜、帘,若菌丝长出土面,要补覆一层土,并注意通风透气,促使子实体快速形成。采菇时随采随填好菇坑(用新土),每采1次菇,追施1次肥,一般每100平方米用葡萄糖0.45公斤,黄豆桨(汁)0.9公斤,酵母片45-50粒,维生素(b2)7片,混均喷雾,这样菇才会浓密健壮,色泽嫩白,能散发菇香味,产菇期后劲才足,产量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