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备段木 适用树种为栎、栗类。树龄为10~30年,树径5~25厘米。要求在树叶有三分枯黄时进行采伐,温暖的地方约在10月中旬至翌年3月,寒冷的地方约在9月至翌年4月,即从秋季树木生长终止,到来年春季发芽前一个月的休眠期内进行采伐、截枝。切口处涂抹石灰水,采伐后经2周至1个月后,截成1~1.2米长的段木,同时剃枝,剃枝需留3~4厘米长。
(二)适期接种 段木截断后应尽早接种,因此时段木新鲜,含水量适中(40~50%),既能抑制树木发芽,又能满足香菇菌丝繁殖所需。从段木的截断面裂缝来判断,其裂缝以不超过断面直径的2/3为适宜,否则视为干燥过度。使用干燥过度或断面裂缝变成茶褐色的段木,接种后于菌丝生长不利。接种最适时间为2~3月,要求气温稳定在10 ℃左右,最好选阴天接种。接种木钉菌种用专用钻头在段木打孔,孔密度、纵列距离一般为段木断面直径值的1/2,接种孔数为段木断面直径值÷2×6(或7)。
由于菌丝横向繁殖较纵深繁殖困难,因而种穴间距以间隔5-6厘米为宜。又因段木两端的创口和枝桠切口处杂菌易侵入,故段木两端最近的种穴间距为5厘米,伤口及枝桠切口的两侧应多打1~2个种穴。接种木屑菌种用直径12毫米钻头打孔,孔穴深度以穿透树皮达木质部为宜。然后用接种器将菌种接入穴内,用专用泡沫塞或树皮盖 (树皮盖在使用前放入开水中浸煮30分钟) 封口,树皮盖周围用熔化的石蜡封盖。
(三)堆放发菌 段木中菌丝生长量是子实体发生量的重要标志。据研究:菌床中100克干菌丝体量可产28克干香菇;200克菌丝体量可产60克干香菇;300克菌丝体量可产95克干香菇。为使香菇菌丝能在段木中良好的定殖发育,达到菇木内菌丝体量增加的目的,接种后的段木要堆放一个月,不论横卧(离地面5厘米)或立木,在林地周围要用枝条、薄膜履盖,在宅地要用草席履盖,以利菌丝生长。采用薄膜时,要注意膜内温度不能过高。上述发菌场都必须具备无直射光、通风、排水良好、湿度较低等环境条件,达到“六干四湿”、“三阴七阳”的发菌环境。4月下旬至5月要抽查段木内菌丝生长情况,随机挑取1~2个种穴观察菌丝,若呈白色属生长正常,若呈黑色就必须及早剔除并补种。
在堆集期间,若遇连续晴天要常喷水,且每月要掉头(或翻堆)一次,以调整段木湿度。待菇木两端及接种穴周围能见到白色菌丝,以后又逐渐变成茶褐色时,说明菌丝在菇木内发育良好,应及时排放,促菌丝生长蔓延。
(四)选场排放 排放场地的枝叶遮光率以85~95%为好,周围要开阔,通风良好,排水方便,空气湿度能达70~80%,排放前应清除场地杂草枯枝。干燥场地菌床排放离地面要低,潮湿场地则稍高。一般平坦多湿地排“人”字形为宜;地势平坦,潮湿多雾或菌床过湿,则呈“井”字形排放;较干场地排成复瓦式。梅雨季节,菌床要覆薄膜避免雨淋,梅雨过后,将段木两头调换,使菌丝均匀生长。此间要进行除草,以利通风。以后每隔1~2月将段木上下倒换一次。经半年以上养菌,菌床日趋成熟。若菌丝发育良好,用手指按菇木树皮有柔软且具弹性感觉,此时菌床重量减轻,敲击时发生浑浊声,剥开树皮,内侧呈白色,并散发特有的菇香,表明菌床已培育成熟。
(五)出菇管理 当菌床成熟即将出菇时,应搬至适宜场地呈“人”字形堆码,使之便于出菇。出菇场要求“四干六湿”、“七阴三阳”的环境条件。出菇前如遇1~2次透雨最为理想,如无雨水则要进行人工喷水和打木惊蕾。没有经过敲打而浸水的菌床,子实体发生量大为减少。但应注意,浸水虽可增加香菇发生量,但菌床吸水过量,会造成菌床空隙度(空气量)不足,也同样会影响产量。按上述方法管理,初春接种的当年秋季可发生一些“报信菇”,第二年秋天大量发生,1~3年的菌床发生量最多,自然发生约持续5~6年。整个周期香菇的总产量可达段木重量的20~35%。用于干制肉厚的冬菇,菌盖六分开、光泽消失、生长停止时采摘;肉薄的“冬信”,菌盖九分开时采摘。下雨时香菇水分含量增加,品质变坏,应尽可能地在晴天采摘。日本每根段木平均可收150克(我国约为100克)干香菇,与段木所含养分理论计算量(270—400克)还有较大差距。
以上就是日本的段木香菇种植技术的介绍了,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