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三七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总结

时间:2021-06-16 编辑:Georg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三七是一种常用的药材,在我国云南、广西广泛种植。由于在栽培过程中,易感染疫病、根腐病等病虫害,给农户们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列举几类病虫害,并对如何防治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总结、完善适合三七病虫害防治技术。

有机三七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总结

一、灰霉病

1.为害症状

灰霉病以危害叶生为主,多从下部老叶的叶尖或近地部分叶柄发病,灰褐色病斑,腐烂,从叶尖呈倒“V”字形向内发展。其表面生灰色霉,边缘明显,外缘黄色,中部淡褐色,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接触地面的下部叶发病时初为水浸状,后变褐色,迅速发展到叶柄基部,使外形及至整植株萎焉,严重时植株枯死。高湿时长霉为灰色,并形成黑色片状菌核,菌核下,且扁平,以此与菌核病区别。

2.发病规律

由灰葡萄孢侵染机体引发的,病菌的菌丝体或分生孢子能在地表越冬,分生孢子借助气流或流水传播。再次侵染是通过气流、雨水和农事操作传播蔓延。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定植时施足底肥,促进植株发育,增强抗御能力;(2)避免阴雨天浇水,浇水结束时应放风排湿,发病后控制浇水,必要时实行根茎周围淋浇;(3)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集中起来进行高温堆沤或深埋;(4)注意园艺操作卫生,防止管理过程中传病。

药剂防治:第一步:摘除棚内霉层较重的病果、病枝;第二步: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鱼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液叶面喷雾,5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第三步:待霉层清除后,每7-10天一次枯草芽孢杆菌300倍+鱼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或是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鱼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

二、疫病

1.为害症状

三七疫病的病原菌可以危害三七植株的各个部位。三七植株叶片受害时,先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水浸状病斑,病健分界不明显,以后病部迅速扩大,最后全叶或从主叶脉两侧大部分软腐披垂。病叶一般不发黄,不脱落,也不产生明显的霉状物,但发病后若遇持续降雨,可在病健交界处看到稀薄的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子囊梗和孢子囊。发病后若天气转晴数天,病叶即呈青灰色干枯,易于破碎,不出现霉层。

2.发病规律

4~5月开始发病,7~8月发病严重。

3.药剂防治

第一步:及时摘除棚内霉层较重的病叶、病枝;第二步: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或是12%松脂酸铜800倍液+鱼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液叶面喷雾,5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第三步:待霉层清除后,每7-10天一次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鱼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或是枯草芽孢杆菌300倍或12%松脂酸铜800倍液+鱼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液。

有机三七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总结

三、白粉病

1.为害症状

被害叶初期出现黄斑,之后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黄斑,叶背有白色粉状物,花盘被害时出现“灰盘”。茎杆受害初期出现灰色小斑点,扩大为较大形状灰斑。

2.发病规律

白粉病经气流传播到三七上引起发病,当园内温度在10—26℃之间,相对湿度65—85%并伴有干旱季节吹的热风时,发病较为严重。另外三七密植程度大,土质较肥或施氮肥多,遮荫的七园发病早而重。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加强田间管理,合理降低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2)施肥要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合理搭配;(3)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深埋,销毁。

药剂防治:第一步:摘除棚内霉层较重的病果、病枝;第二步:锐真(枯草芽孢杆菌)300倍液或3%氨基寡糖素800倍液+鱼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液叶面喷雾,5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第三步:待霉层清除后,每7-10天一次锐真(枯草芽孢杆菌)300倍+鱼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或是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鱼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或3%氨基寡糖素800倍液+鱼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液。

四、圆斑病

1.为害症状

三七圆斑病可为害植株各个部位,叶片发病初期叶背面呈现黄色小点,在天气潮湿或连续阴雨天,迅速扩大成透明状圆形,发病后天气干燥时,病斑较大,圆形褐色,有明显轮纹。茎秆受害时,受害部位呈板栗色,病部有灰白色霉层,可引起芽腐和茎基腐。

2.发病规律

三七圆斑病发生于雨季的7-9月份,初发生时均从田畦边开始,靠雨水飞溅传播。病情随着连续阴雨天数的延长而加重,当阴雨连续7天以上时,将造成全园三七叶片脱落。在各龄段三七适宜光照范围内,圆斑病的发生随着遮阴棚透光率的增加而增加。

3.防治方法

第一步:及时摘除棚内霉层较重的病果、病枝;第二步:12%松脂酸铜800倍液+3%氨基寡糖素1500倍液+鱼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液叶面喷雾,5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第三步:待霉层清除后,每7-10天一次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鱼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或是枯草芽孢杆菌300倍+鱼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

有机三七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总结

五、根腐病

1.为害症状

发病时,地上部叶色变黄,生长势差。初期中午温度高时,叶稍下垂,早晚尚可恢复。挖出病株,根部染病变成黄褐色或腐烂。主、侧、须根都能发病,以主根居多。并且以根茎部羊肠处开始腐烂的最为常见。若仅一侧根腐,地上部分有时出现相应一边的叶子变黄色。后期病根全部成为黑褐色或灰白色,稀泥浆状,故称“鸡屎烂”。

2.发病规律

该病在一年生至三、四年生的三七上都能发生,但主要为害一、二年生三七,每年5~8月高温高湿季节发病重。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注意防旱、排涝,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及时挖好排水沟,严防雨水漫灌参床;(2)及时松土除草,减少土壤板结,以利于降低土壤湿度和提高地温;(3)严防参棚潲雨、漏雨,高温季节注意排水通风,降低土壤温湿度;(4)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用塑料袋包裹带出参地,进行深埋或焚毁,并用有效药剂进行隔离预防,控制蔓延。

药剂防治:防治三七根腐病关键是要抓“早”,从苗期抓起,幼苗要“带药出嫁”,(1)土壤消毒,播种、移栽前用波尔多液或松脂酸铜喷洒床面,借助雨水使药渗透进土壤深层,降低病原菌数量;(2)种子、种栽处理,1kg种子用50g哈茨木霉菌根部型进行拌种;或者稀释50倍蘸种栽后移植,春季种植或者移栽,在出苗或者移栽后1个月内,哈茨木霉菌根部型灌根或者拌土均匀撒施,用量为4g/㎡。以后每隔三个月,施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一次,每次2g/㎡。治疗时第一步:清除棚内发病中期和发病晚期的病株;第二步:哈茨木霉菌根部型1000倍+鱼蛋白生物刺激素750倍灌根,每株灌根50-100ml;第三步:灌根3天后,用鱼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叶面喷雾,连续喷施2-3次,提高植株抗性,促进植株尽快恢复正常长势。

六、立枯病

1.为害症状

病菌侵入后,感病部位组织软化,茎基部初期呈现黄褐色的凹陷长斑,逐渐深入茎内而腐烂,导致幼苗倒伏死亡。

2.发病规律

主要为害三七幼苗的茎基部,通常在距土表4~6cm处发病。此病在4~5月低温多雨季节为害严重,7月份以后高温干燥发病少。三七种植过密,田间施用未腐熟的肥料或偏施化肥,病害加重发生。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秋播田要在早春及时松土覆膜,提高地温;(2)及时挖好排水沟,严防雨水渗灌参床;(3)及时松土、除草、减少土壤板结;(4)严防参棚漏雨,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降低土壤湿度;(5)清除发病区域病株,土壤消毒,控制蔓延。

药剂防治:(1)种子消毒,温汤浸种后,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进行拌种,1kg种子使用50g哈茨木霉菌根部型;(2)土壤消毒,播种前,使用锐真(枯草芽孢杆菌)或复合芽孢杆菌进行土壤处理;(3)畦面消毒,使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2g/㎡喷洒床面,借雨水使药液均匀渗入2-5cm苗床土层;(4)病区处理,哈茨木霉菌根部型稀释500倍液浇灌病区,使药液渗透进病区层,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有机三七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总结

七、猝倒病

1.为害症状

猝倒病一般发病初期在近地面处,受害部位呈水浸状暗色病斑,茎部收缩变软倒伏死亡;湿度大时,在被害部表面常出现一层灰白色霉状物。立枯病和猝倒病都时发生在三七幼苗期的茎部,但立枯病的发病部位在距表土3-5cm的干湿土交界处,而猝倒病则发生在地上部茎杆的近地面处,这是区别两种不同病害的主要特征之一。

2.发病规律

土壤湿度高时,两种病都容易发生。但低温、高湿更有利于猝倒病的发生;高温、低湿易诱发立枯病。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地做苗床,苗床要平整,床土要疏松;(2)施用高效有机肥,充分腐熟的有机质,抑制病原菌繁殖;(3)播种不宜过密,适时间苗。

药剂防治:(1)土壤消毒,播种前随生物肥一起撒施锐真(枯草芽孢杆菌)或复合芽孢杆菌进行土壤处理;(2)种子处理,1kg种子用50g哈茨木霉菌根部型进行拌种;(3)畦面消毒,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喷洒床面,用量为2g/㎡,借雨水使药液均匀渗入2-5cm床土层;(4)病区处理,使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500倍液浇灌病区,使药液渗透进病区层,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八、短须螨

1.为害症状

成、若虫群集于叶背吸食汁液并拉丝结网。使叶变黄,最后脱落。花盘和红果受害后造成萎缩和干瘪。

2.发生规律

当日平均气温10℃以上成螨开始活动,日平均气温达到16℃时雌螨开始产卵;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红蜘蛛主要寄生在草莓老叶上,及时清除老叶既可降低虫口数量,还可加强通风、透光,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生物防治:日平均气温上升到10℃以上,开始使用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95%矿物油乳油600倍液一起叶面喷施,7-10天一次;在棚内发现红蜘蛛成虫后,可以释放捕食螨来控制棚内红蜘蛛数量,注意捕食螨要在晴天下午五点后或是阴天释放,释放捕食螨后1.5个月内停止印楝素的使用。

九、蛞蝓

1.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三七地上各部,三七未出苗前危害休眠芽,致使三七不能出苗;出苗后,食害幼嫩茎叶,重则幼苗被咬断吃光,轻则茎秆被食害成疤痕,叶子成孔洞或残缺不全;当三七开花时,食害花序;结果时食害绿果及红果;下棵以后,又危害休眠芽。

2.发生规律

晚间及清晨取食为害。

3.防治方法

(1)发生期于畦面撤施石灰粉或3%石灰水喷杀;(2)用拜沃杀蜗剂A稀释100倍,于土壤表面及植株上均匀喷雾;(3)将杀蜗剂B均匀撒于植株根部附近土表,亩用量1-2kg;(4)人工捡拾成虫。

    标签: 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