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联盟能否让我国茶企“壮”起来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产业联盟能否让我国茶企“壮”起来】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我国茶叶生产快速发展,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产业联盟能否让我国茶企“壮”起来

据统计,2016年我国茶园总面积约为4448万亩,比上年增加132万亩,同比增长3.05%,其中开采面积约3578万亩,同比增长约5.64%。2016年全国干茶总产量约为244.54万吨,同比增长7.37%。业内人士预计,茶业市场容量仍会扩大。出于对市场的良好预期,大量资本开始涌入茶行业,其中不乏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然而,体量巨大的中国茶产业背后,却面临着整体小、弱、散、乱,无龙头企业、商业模式落后、产销脱节、库存积压严重、品牌缺失等突出问题。《中国茶叶产业“十三五”规划》也指出,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目前总体仍呈现出“小散弱”的格局,品牌是“软肋”、市场是“瓶颈”。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已是全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市场亟待整合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实施,我国茶叶以其自身的产品特性和文化承载功能,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看似辉煌的中国茶产业背后,却面临着很多难以解脱的桎梏。据了解,目前在我国茶叶市场,茶企多数为代加工工厂,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并未因产业规模和体量增加,获得切实收益,同时,家庭式茶企仍然占据着半壁江山。而一些地区由于缺乏茶业交易场所,没有沟通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载体,使得茶农生产出来的产品要运到外地市场进行交易。“这不仅增加成本还浪费时间,也无法根据市场要求和价格变化来进行生产,从而造成产销脱节、流通无序。”专家指出。

“我国茶产业整体小、弱、散、乱,无龙头企业,商业模式落后,产销脱节,库存积压严重、品牌缺失等突出问题。”有业内人士就指出,虽然“互联网+”已经站上风口,但传统商家对此却十分陌生,茶叶市场处于一个亟待整合的时期。

抱团联盟求发展

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一些茶产业联盟宣告成立,寻求抱团发展。

今年5月份,由农业部牵头,157家国内大型茶叶企业集团及34家科研单位在杭州共同成立中国茶产业联盟。会上通过并发布了《中国茶产业联盟杭州宣言》,从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市场拓展、行业自律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联盟成员将为做强茶产业、做大茶品牌、提升“中国茶”国际影响力共同努力。“《杭州宣言》表明了和谐共生、联合发展、做强品牌、科技兴茶,是茶产业发展的长远之道。”中国茶产业联盟理事代表、中国茶叶公司董事长殷建豪如是说。

8月1日,蒙顶山茶交所联合国内20个有代表性的茶叶主产区,100家以上茶企资源,倡导成立中国茶产业联盟T20(Union of Tea 20)。“希望通过成立茶产业联盟,解决当下传统茶产业链和茶资金链的种种矛盾和弊端,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实现传统茶产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会上,联盟发起方蒙顶山茶交所总裁傅元森表示。

而上述产业联盟也均表示,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打造以茶叶为纽带,生产、交易、流通和金融服务等茶业产业要素一体化的“订单式”产销模式,实现“按需定制”的茶业3.0模式。“茶业3.0模式是对茶业生产方式、交易流通方式和融资方式等全产业链的系统性再造,是利用互联网对茶产业生产要素的更优化配置,推动我国茶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打造茶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傅元森认为,产业联盟将更紧密地凝聚联盟成员关系的模式,有助于建立茶产业标准体系,有助于茶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有助于打造茶产业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增强我国茶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

实效有待市场验证

对于成立之后的工作,各联盟也都有具体的设想。据中国茶产业联盟介绍,联盟将从四个方面发力推动中国茶产业向创品牌、强产业方面发展。首先,将推进科企加强合作,针对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料供应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问题,引导企业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合作社共建紧密型茶叶生产基地。同时,联盟还将推进制定茶叶各种标准,完善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标准体系。搭建茶叶营销推介平台,组织联盟企业组团参加国内外茶叶博览会等,宣传茶叶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在市场拓展方面,联盟将建立信息平台,加强信息监测,引导企业有序发展生产。

全国茶产业联盟则提出联盟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合力拓宽市场,提升行业服务水平;二是共同倡议与打造行业标准;三是着力建立行业人才平台;四是着力品牌策划服务;五是加强科研院校技术合作;六是着力知识产权服务。

但是联盟能够发挥多大作用将取决于联盟各成员的切实需求。对于联盟的未来,有专家就表示,“衡量一个联盟能否发挥作用,关键还是要看联盟单位有无共同目标,健全机制和成员单位是否遵守联盟章程来约束自己。只有企业自己切实需要联盟来实现抱团发展,才能使联盟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