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毅力 用五十年证明自己的“忠”

编辑:Burk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曹操开始特别喜欢曹植,所以在立曹植还是立曹丕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司马懿清楚地看到,将来的天下是曹丕的,所以他跟曹丕的关系特别好。

  司马懿的眼光确实与众不同。

  他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份。在曹操面前他是一个恭谨的、忠顺的、有能力的僚属。

  在曹丕面前他就是一个有智力的、能决断的、能提供最大帮助的谋臣。

  在曹操身边,司马懿坐得挺稳。到了曹丕身边,他的地位提升一层,因为他鼎力支持,赢得了曹丕的信任。

  明帝曹睿时代,司马懿已经成为国家重臣了,在明帝时代主持军政大事就是司马懿。

  有一个重要衔接,在曹丕临终前,他把曹睿托付给司马懿。

  到明帝时代,司马懿已经六十多岁了。这个年龄,要不然就选择做忠臣终老。因为曹室的政权在曹丕和曹睿的时代,都非常稳定。

  司马懿还得等待机会。曹丕、曹睿做皇帝的年代都不长。曹睿临死的时候,又把政权托付给他,因为曹睿的儿子曹芳当时很小。

  当时发生了非常动人的一幕,曹睿病重时,司马懿正在辽东作战,曹睿就连下五道诏书,召司马懿进宫,司马懿就乘一部当时最快的战车,风尘仆仆,直奔洛阳,到洛阳连家都不回,直接进宫。

  这时候,曹睿已经奄奄一息,说了一句特别令人感动的话,我终于把你等回来了。

  那时曹芳只有九岁,他就以后事相托。据有的史书描写,曹芳上去就抱着司马懿的脖子。司马懿跟曹家几代,已经从开始时的处处提防到现在亲密无间了。

  好戏才刚刚开始。

  曹芳是小孩,大权就可以转移到自己手里来了,机会来了。

  还有一个对手,就是曹爽。

  当时曹睿把曹芳托给两个人,他和曹爽。曹爽是曹氏宗室,大将军曹真的儿子。从曹睿的角度来说,他这样考虑也很周全。

  一个是自家人,一个是最能干的人,有这两个人来辅佐自己的孩子,稳当。

  曹爽和司马懿相处怎么样?皇帝是一个小孩子,所以皇权是一个虚位,那国家大权就转移到两个人手里,谁来掌握这个大权?就构成两个人之间的纷争。那么这时,所谓“居善地”,司马懿又在考虑自己的位置。

  从资历、年辈、能力、声望来说曹爽都不如他。但是曹爽是曹氏宗室,如果说代行皇帝权力,那么曹爽比司马懿更名正言顺。

  当时,这种对抗的力量相对比较平衡,但这种平衡是怎样打破的呢?

  “忍常人之不能忍”

  据后来史书记载,因为曹爽不愿意把权力跟司马懿分享,而且司马懿对他也造成压力,一个长辈,德高望重,功勋卓著,他得想办法把司马懿架空。

  理由说得很堂皇。司马懿德高望重,年辈又高,地位反在我下面,这不好啊,我很不安啊,应该提高他的地位。

  让司马懿担任大司马,三公之一,执掌军权。又有人建议,说前几任的大司马,都死在任上,好像不祥。再往高搁一点,搁到太傅。太傅可以解释为帝师,很高了。太傅就是那些功劳特别高的,半退休状态。

  把司马懿抬高到太傅的位置,不合适再管事了。曹爽就把自己的一批亲信都提拔起来,放在要害的位置上。这样整个行政架构就到了他手里了。

  曹爽尽力削弱司马懿,而司马懿的态度却非常谦卑,任由曹爽挤兑。司马懿是一个心思很深的人。在司马懿看来,曹爽夺权对他正是机会。

  如果说,曹爽不那么进逼他,可能他的机会反而少。老子谓“将欲歙之,必故张之”,要使你的对方消退下去,先要让他扩张开来。

  吹一个气球,它吹得不够大的时候,很有弹性,不容易把它弄破。要把它弄破,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吹,气球太大了,太漂亮了,再吹大,轻轻一捅,“砰”就爆了。

  让对方无限膨胀,无限扩大,司马懿采取了两种方针。

  一个是在朝政方面,他保持退让的状态,当时何晏、丁谧、毕轨、邓飏这些人都是曹爽提拔上来的,算是京城中的名士,威风得不得了,个个风度闲雅,谈吐动人。

  何晏是古代重要的哲学家,但这些文采出众的人,参与到政治中,真行吗?

  在司马懿的鼓励下,曹爽就不断地膨胀起来,郭太后被他迁到永安宫去了,得罪了太后,他要付出代价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