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堂成亲闹洞房是我们对古代婚礼的印象,那么,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傈僳族的婚礼风俗是怎么样的呢?他们的婚俗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小编收集了一些傈僳族文化中的婚俗知识,一起来了解傈僳族的独特婚俗文化特色吧!
颇具特色的傈僳族婚俗文化
青年男女通过劳动生产、逢年过节、 参加婚礼、庆贺丰收、社会集会、生意往来以及串姑娘等活动,认识了对方,并产生了爱慕之心,就可以寻找机会与对方对歌。如在小路上相遇,在溜索旁相逢,在四间劳动,在密林中砍柴,都可以背过身子,手扶耳朵,向爱慕的人丢一首歌过去。对方听到后,就会对回歌来。这样一来一往,互问互答,两人间感情的距离就越拉越近了。
第二天早饭后,女方家组成热闹的送亲队伍,抬、背着嫁妆,由新娘的舅舅背着新娘,在鞭炮和火枪声中离开女方家。此时,新娘表示不忍离别父母姐妹,要礼仪性地哭泣,但哭声一般持续不长,宾客就唱起(送亲歌)。可以说,新娘是在歌声和哭声中上路的。
到男方家门口时,从竹楼到庭院,到处都聚集着男方迎亲的人。人们分站两旁,用隆重的礼节来迎接新娘,欢迎送亲的客人。
新娘进了男方家的竹楼后,女方家送亲队伍中走出七八个健壮的小伙子,他们围着男方家火塘跳(跺脚舞),以象征性地检查新娘住的竹楼是否牢实。跳完后,送亲的人们才进屋子就坐。
这时候,围坐在火塘边的老人一边喝酒,一边唱起了僳僳族的(创业歌),以歌声教育新人不忘民族的历史,不忘恩负义祖先创业的艰难。接着,男方家的歌手和女方家的歌手开始对歌。
时而个人对唱,时而一个领唱,众从合唱,只听歌声阵阵,此起彼伏,并夹着阵阵的欢笑声,把喜庆的气氛渲染得很浓。歌手们演唱时右手搭在歌伴的肩上,左手放在耳根的下部,随着曲调的节拍一左一右地摆动,所唱的曲调明快活泼,旋律优美流畅。
婚礼这天,女方家送亲的人们在男方家受到盛情款待,除酒内尽量享用外,男方家的人还一拨一拨地过来敬酒、劝酒,致使不少送亲者成了醉翁。送亲者喝醉的越多,男方家越觉得乐,甚至会成为美谈。
第二天早上,送亲的人们返回时,男方要托他们带一些酒肉给女方父母,鉴于举行婚礼的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所以第二晚上新人同房之前,要请一老人在火塘边持酒为新人祝福:“世上一切虫鱼鸟兽都是成双成对的,但愿你们夫妇白头偕老。”婚后数天至十多天,新郎陪新娘一道回门。
回门时,新郎要带去猪肉、包谷粑粑、三脚架等物送给岳父家,同时要在岳父家帮助干十余日的活才能携手返回。返回时,母亲会送给做了新娘的女儿一只鸡、一口锅和镰刀等物,以祝福新人的家庭吉祥幸福。 僳僳族历史上曾有摇篮婚配、互换婚和抢婚的习俗,但现在已基本绝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