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母猪舍的建筑设计主要包括舍址的选择、猪舍建筑及生产设备。舍址的选择要求地势高燥、向阳、通风,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污;远离流行病疫区和病原易感地带,如公路边,但交通要便利;具有充足的水源和电力保障。母猪舍的建筑要尽量考虑不同时期母猪的生理特点,使母猪具有适宜的生存和生产环境。舍内主要的环境条件包括猪舍的保温、隔热、通风、光照、湿度、给水、排污和猪只密度等。在实际生产中,无窗全封闭式猪舍的通风、光照和舍温全靠人工设备调控,舍内环境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最小,给猪只提供了稳定、适宜的环境条件。然而,相对于猪舍的造价和设备,使用维修费也就过高。就小规模猪场而言,未必经济合算。因而在母猪舍的设计中,应当按照母猪生理要求和当地气候特点,有效利用外界自然的光照、通风和热能,采用土、洋结合的建筑方式建造经济实用的母猪舍,使养猪户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由于分娩母猪、哺乳母猪及哺乳仔猪对环境温度和护理等条件的要求较高,需要建造专门的产房,保证有良好隔热保温性能的房舍和生产设备。相比之下,空怀和妊娠母猪舍的建筑及生产设备较为简单一些。具体产房和空怀妊娠舍的建筑设计要点如下:1.产房产房的设计要母仔兼顾。母猪因分娩过程中生殖器官和生理状态发生迅速而剧烈的变化,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所以,产后母猪对舍内环境和生产设备条件的要求较高。产房母猪适宜的温度为20℃左右,舍温不能有大的变化。当舍温偏高接近30℃时,母猪会出现明显的热应激反应,如气喘、厌食和泌乳机能下降等;当舍温偏低时,除不利于母猪的产后生理机能恢复外,还严重影响仔猪的发育和存活,因为初生仔猪体热调节机能发育不全,特别怕冷。因此,产房的建筑应具备良好的隔热、保温、防暑及通风等性能,并须设备必要的生产设备。(1)房舍建筑:产房式样可选用有窗户封闭式建筑,分设前后窗户,进行舍内采光、取暖和自然通风。窗户的大小因当地气候而异,寒冷地区应前大后小。寒冷地区还应降低房舍的净高,加吊顶棚。采用加厚墙或空心墙,来增加房舍的保温隔热效果。此外,产房可根据情况适当添加一些供暖、降温和通风等设备。产房供暖可采用暖风机、暖气和普通火炉等方式。其中,暖风机既可供暖,又可进行正压通风,但使用成本较高。所以,对于众多的小规模养殖户,选用火炉取暖更为经济实用。在夏季十分炎热的地区,产房可采用雾化喷水装置与风机相结合进行舍内防暑降温。(2)生产设备:产房要为母猪及哺乳仔猪设置专门的高床产栏。产栏分为母猪限位区和仔猪活动区。母猪限位区设在产栏中间部位,是母猪分娩、生活和哺乳仔猪的地方。限位区的前部设前门、母猪饲料槽和饮水器,供母猪下床和饮食使用;后部设有后门,供母猪上床、人工助产和清粪等使用。限位架通常用钢管制成,一般长为2.0~2.1米,宽0.6~0.65米,高0.90~1.00米。这一狭小的空间结构可限制母猪的活动,并使母猪不能很快“放偏”倒下,而是缓慢地以腹部着地,伸出四肢再躺下。这给小仔猪留有逃避受母猪踩压的机会,可有效防止仔猪被压死。仔猪活动区设在母猪限位区的两侧,配备有仔猪补料槽、饮水器和保温箱,保温箱内配有取暖保温装置。高床产栏的底部可采用钢筋编织漏粪地板网,地板网要架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使母猪和仔猪脱离地面的潮湿和粪尿污染,有利于母仔健康,使仔猪的断奶成活率显著提高。舍内产栏可以是单列式或双列式。产栏的数量按繁殖母猪的规模和繁殖计划而定。如果35天哺乳期,并进行全年均衡繁殖生产,每20头繁殖母猪须设置5个产栏。每列产栏的前、后要留出足够宽的走道,供母猪上下产栏、分娩接产和行走料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