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急性病例常为败血症和脑膜炎,慢性病例则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及组织化脓性炎等。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威胁。近几年来,我国广大农牧区及许多养猪场出现了来势猛烈、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的败血型链球菌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当前猪链球菌病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谈一点意见,供参考。1当前猪链球菌病发病情况与流行特点1.1链球菌有20个血清群,但在我国引起猪发病的主要是c群链球菌,同时也有D群与C群混合感染的报道。仔猪的死亡率达10%~25%,育肥猪的死亡率逐年升高,使全国的养猪业受到严重的威胁。1.2自1998~1999年在江苏省部分地区猪群中爆发流行由p型猪链球菌引起的链球菌病以来,近年在上海、浙江、北京、广东及东北等地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流行,而且危害越来越大,可引起人感染发病而死亡。β型链球菌病常爆发于4~12周龄的猪群,特别是4~6周龄的断奶仔诸,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1.3据江苏兽医研究所调查,发现正常猪群中链球菌p型的带菌率很高,非疫区猪群平均带菌率为42.6%,疫区平均为39%。病菌广泛存在于猪的呼吸道中,呼吸道与伤口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妊娠母猪的子宫和阴道中可带病菌,其产下的仔猪在出生后常发生感染。1.4猪只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均可感染,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有发生。1.5猪群饲养密度过大,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气候突变,转群,长途运输及其他各种应激因素等都可诱发猪链球菌病的发生与流行。1.6在临床上常见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肺疫、兰耳病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这不仅使病情复杂化,而且增大了病死率和防治的难度。2防治对策2.1猪场应实行多点式饲养,坚持“全进全出”制度,防止各类猪只交叉感染,特别要注意母猪对仔猪的传染。2.2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内外的环境卫生,猪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猪群的饲养密度要适中:猪舍每周应坚持用百毒杀或菌毒敌等高效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2.3仔猪断脐、剪牙、断尾、打耳号等要严格用碘酊消毒,当发生外伤时要及时按外科方法进行处理,防止从伤口感染病菌,引发本病。2.4猪场严禁饲养猫、犬和其它动物,彻底消灭鼠类和吸血昆虫(蚊、蝇等),控制传递媒介传播病原体,可有效的防止本病的发生与流行。2.5坚持免疫接种,可选用下列菌苗进行免疫。2.5.1猪链球菌病多价灭活苗(包括β型猪链球菌和C群链球菌):妊娠母猪于产仔前20~30天每头肌注5mL;仔猪于30日龄和40日龄各肌注3mL;后备母猪于配种前每头肌注5mL。接种菌苗后,可同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共同控制本病的发生,不会影响菌苗的免疫应答。2.5.2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活菌苗:适用于健康猪群的免疫接种,弱猪及初生仔猪不应使用。使用时按瓶签说明的头份,每头份加入1mL20%铝胶盐水稀释液,充分摇匀后,每头猪皮下注射1mL。注苗前后1周内,均不可使用各种抗生素,否则影响,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败。2.6药物预防方法仔猪断奶后,可在日粮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如在每吨饲料中加200g复方敌菌净或每吨饲料中加强力霉素150g和阿莫西林200g或每吨饲料中加四环素125g,连续饲喂14d,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2.7发生本病时的防治措施2.7.1发病死亡的猪只要深埋或做无害化处理,污染的圈舍、猪栏、墙壁、地面、通道、用具、工具等要彻底消毒,每周2次,直至控制疫情为止。2.7.2勤检查猪群,发现可疑病猪立即隔离治疗。未发病的同群猪只可用药物预防,如用2%蒽诺沙星粉50g加入20L水中,让猪持续饮用15d,也可用灭活菌苗进行紧急接种。2.7.3治疗方法2.7.3.1抗菌疗法青霉素3万IU/kg,加地塞米松,每次5~15mg,肌肉注射,每日3次,连用5d;乙基环丙沙星2.5~10mg/kg,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d;红弓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2d。注射剂量按说明书规定使用。同时配合肌肉注射庆大霉素2mg/kg,每日2次,连用3d;链球菌病注射液1mL/kg,每日1次,连用3d;同时配合肌肉注射齐鲁制菌磺0.15mL/kg,注射1次即可,必要时可于第3天再注射1次:磺胺嘧啶钠0.07g/kg,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d;同时配合肌肉注射板蓝根注射液每次每头猪5~10mL,每日2次,或者肌肉注射黄连素注射液,每次每头猪注射50~200mg,每日2次。2.7.3.2对症疗法30%安乃近0.2g/kg,每日肌肉注射2次;氯丙嗪0.5~1mg/kg,每日肌肉注射2次;维生素B10.2mg/kg,每日肌肉注射1次。淋巴结化脓时应及时切开排脓,局部按外科方法进行处理。2.8公共卫生链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由动物传染给人,也可由人传染给人。引起人的扁桃腺炎、关节炎、淋巴结炎等,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因此,饲养员、兽医和猪场管理人员等接触病猪及污染物时要注意自身的防护与消毒,严防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