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编辑:Dav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2006年3月10日,郑州郊区某猪场引进长大二元后缶母猪35头,引进后很快发病,经常规对症治疗无效,共死亡淘汰5头后备母猪,两周后采集血清样品进行血清学检验,分别查出猪蓝耳病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随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半月后疫情得到控制,其防控过程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猪场引进长大二元后备母猪35头,体重40千克左右,回猪场后,该批后备母猪饲养在离生产区约15米的隔离舍内,12小时后开始饲喂,发现大部分猪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当时以为是经过长途运输应激劳累所致,到第3天时病猪增多,出现呼吸道感染现象,检查体温偏高,经应用抗生素与解热药物后,猪群精神食欲好转,但第4天,又开始不食、发烧,如此反复。用药后一周,一头后备母猪因食欲完全废绝,全身败血,治疗无效死亡;一只因病情重、无治疗价值被淘汰。对第一头死亡后备母猪进行剖检,根据肺部变化怀疑患传染性胸膜肺炎,对同群猪针对性地应用抗生素肌注,一周后又发生3头病猪死亡。此时笔者建议进行实验室检验确诊,抽取10份耳静脉血清送至市畜牧局进行抗体检测,该猪群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蓝耳病均没有进行免疫,但是血清学抗体却很高,为此确诊为二种病混合感染,随后采取相应的全方位防控措施,半月后疫情得到控制。35头引进猪30头发病,发病率85%,死亡4头,死亡率11%。2临床症状引进猪回场后精神沉郁、喜卧不动、体温均在39.5℃~40.5℃之间、寒颤、饲喂时食欲不好、拱料少食,次日发现有的猪大便偏干,带有黏液,有的粪便稀软呈灰绿色,大部分猪眼结膜发红,眼分泌物增多,有的咳嗽、流鼻涕。随着病程的发展,猪只皮肤由红色变紫红,耳根、臀、尾、腹部发红,食欲完全废绝,体温在40.2℃~41.0℃左右,继而呼吸困难,有明显的腹式呼吸或呈犬坐状,触摸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大便干结颜色较深,带有黏液,小便普遍变黄或呈黄褐色,猪只消瘦,后肢无力,最后衰竭死亡。3剖检变化剖检死亡猪只,可见口鼻有带血色泡沫状分泌物流出,耳、臀、腹、四肢呈紫蓝色,肺部可见肺与胸膜和膈肌粘连,肺实质红色肉变,与正常肺组织界限明显,肺间质增宽,有的表面有结节状增生、坏死、水肿;切开肺组织,切面多汁,气管、支气管内充满泡沫状、出血性黏液及黏液渗出物;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耳表面有出血点,心肌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肿大,切开有瘀血,脾肿胀,肾苍白肿大,死猪的颌下、肺门、肠系膜、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明显肿大、出血,胃黏膜层出血。4实验室检查抽取10头发病母猪耳静脉血清送至郑州市畜牧局兽医检验室进行检验,通过使用北京爱德士元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美合作)PRRS-ELISA试剂盒测出蓝耳病阳性样品8份,阳性率80%;使用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IHA诊断液检测阳性样品10份,阳性率100%。5诊断结合该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血清学检验确诊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6综合防治措施由于蓝耳病的持续性感染形成长期带毒,使猪的免疫系统被破坏,再并发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给该病的防控带来了很大难度,笔者将该次疫情防控中所采取的措施,做以总结,供同行参考。6.1发病猪只尽快隔离,以防水平和垂直传播,对病情重无治疗价值的猪尽早淘汰。6.2每天使用拜安带猪消毒一次,周围环境用2%火碱每周消毒2次,所有使用器具和治疗器械不得交叉使用,治疗注射时一猪一针头。6.3改善和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在猪只采食的日粮中,每100千克饲料加土霉素2.5~10毫克,连续饲喂一周,饮水中补充电解多维和葡萄糖。6.4发病猪只青霉素肌注每次每头80万单位/千克体重,每天3次或乙基环丙沙星肌注2.5~1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或用3天后更换药品,注射安妥注射液0.1毫升/千克体重,一天2次,也可几种抗菌素联合使用。7小结7.1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蓝耳病的隐性感染率较高,在引进仔猪和种猪时,应注意隔离观察和检疫,以防引入带毒(菌)猪,最好进行血清学检疫,确定为PRRS和APP阴性时方可引种,一旦引进阳性猪,长途运输应激会引发该病造成损失,并导致全群暴发。7.2一般认为猪蓝耳病主要危害怀孕母猪和仔猪,造成死产与哺乳仔猪高死亡率。实际工作中观察,有些母猪不流产,死产现象不多见,哺乳和保育较正常,但都是带毒不发病(隐性感染),往往在转群或某些应激条件下就会发病。单纯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通过隔离消毒应用抗生素短期内也可控制,但和蓝耳病混合感染时,病情会难以控制且病程较长。
    标签: 胸膜 母猪 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