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养猪防几个热点病

编辑:Eva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本病的病原体是PCV-2型圆环病毒,圆环病毒有两个血清型,PCV-1型没有致病性。  本病最早发生于加拿大(1991),此后很快在世界各地(大洋洲除外)流行,亚洲及我国各地有关的报道也越来越多。PCV-2在我国也普遍存在。  发病类型和临床症状 主要有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繁殖障碍、先天性震颤、肠炎等。当前,应重点注意PMWS、PRDC、繁殖障碍和先天性震颤。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主要发生于5周龄~12周龄的仔猪,断奶前生长发育良好。同窝或不同窝仔猪有呼吸道症状,腹泻,发育迟缓,体重减轻。有时出现皮肤苍白或黄疸,黄疸的出现,临床上其他病是不多见的,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常在12周龄~14周龄猪群中零星出现或暴发,持续至18个月~24个月。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皮肤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隆起,呈现周边为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病灶常融合成条带和斑块,病灶通常在后躯、后肢和腹部最早发现,有时亦可扩展到胸肋或耳。发病温和的猪体温正常,行为无异,常自动康复。发病严重者可能显示跛行,发热,厌食和体重减轻。该病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皮肤病损的常见疾病。  传染性先天性震颤出生后第一周,严重的震颤可因不能吃奶而死亡,震颤为双侧,影响骨骼肌肉,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外界刺激可引发或加重震颤,如声音或温度刺激,有的在整个生长和发育期间都不断发生震颤。  防制措施 到目前为止,尚无商品疫苗供应,现有圆环病毒-蓝耳病病毒二联苗中试产品,效果和安全性有待评价。有些猪场应用自家苗,其效果往往因抗原浓度不足而欠佳。生产上要采取下列综合防治措施:  提高猪群的营养水平。由于PCV-2感染可以导致猪群的免疫功能下降,通过提高猪群饲料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提高断奶猪的采食量,给仔猪饲喂湿料或粥料,保证仔猪充足的饮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MWS的发生率和造成的损失。  完善饲养方式,减少和降低猪群之间PCV-2及其他病原的接触感染机会。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防止不同来源、年龄的猪混养;保持猪舍干燥,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良好的圈舍通风;减少环境应激;合理分群与混养;加强外部生物安全措施,改善空气品质,降低氨气浓度;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  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避免鼠、飞鸟及其他易感动物接近猪场。引进种猪时,要注意来源猪场,应该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并且猪群中没有PMWS的临床症状,同时做好隔离检测等工作;严格淘汰有临床症状的病猪。将消毒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由于PCV-2对一般的消毒剂抵抗力强,因此在消毒剂的选择上应考虑使用广谱的消毒药,如碘制剂、吸附型活性有机氯、癸甲丙二醇氯铵复合碘等。这是预防猪圆环病毒病的最有效措施。  无论是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呼吸道病综合征还是其他的复合感染,其病原均有病毒、细菌等多种致病微生物引起。抗生素对大多数细菌、支原体、原虫有疗效,只要能查清继发感染的病原种类,选用敏感药物,能有效降低发病严重程度,减少死亡率。但由于病毒往往是原发性致病因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所以抗生素的疗效并不理想,一旦停药,往往复发。  推荐防治方案 针对目前圆环病毒病发病特点和实际生产中由于该病而产生的免疫抑制的不良后果,很容易造成其他疫苗的免疫失败和并发一些细菌性疾病,增加疾病治疗的难度,并且伴发较高,建议采用以下方案防治:  采用抗菌药物,减少并发感染。如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霉素、庆大-小诺霉素、克林霉素、磺胺类药物等进行相应的内科治疗,同时应用促进肾脏排泄和缓解类药物进行肾脏的回复治疗。  采用黄芪多糖注射液并配合维生素B1+B12+VC肌肉注射,也可以使用佳维素或者氨基金维他饮水或者拌料,增进和调整病猪的免疫器官的功能,增强病猪的体质,以使病猪快速恢复。  选用新型的抗病毒制剂,如干扰素、白细胞介导素、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等进行治疗,同时配合中草药抗病毒制剂会取得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
    标签: 震颤 病毒 仔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