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殖技术的大力推广和应用,集约化、规模化猪场迅速崛起。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尽管养殖户对消毒、免疫、用药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却仍有不少误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养猪误区1.不注重消毒:(1)认为猪养得少,不会患传染病,无须进行猪圈、食槽、用具等的消毒;(2)认为一年一次的消毒后就“万事大吉”,而忽视定期的消毒;(3)认为只要是消毒药就行,而忽视消毒药是达到杀灭细菌、病毒的浓度。 2.免疫误区:(1)不依当地疫情,盲目套用异地免疫程序;(2)购买疫苗不注意观察有无批准文号、批号、有效期及冷藏设施,见便宜就买;(3)使用时不注意疫苗是否注入猪体内、量是否足够。3.用药误区:(1)不按规定疗程用药,认为猪患病后用1次药就要见效,否则就是不对症或无效,而又盲目地要求兽医加药或更换其他药。殊不知任何药物的药理作用,须在体内保持一定浓度和维持一定的时间,才能抑(杀)菌达到治愈的目的;(2)滥用抗菌药,有的养猪户把抗生素、磺胺类抗菌药当作治疗猪前不见古人的“万能药”。不合理配伍、大剂量用药或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导致消化机能障碍和毒副作用,甚至出现药物过敏(应激)性疾病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3)用违禁药,如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氯霉素、呋喃唑酮等,导致药残严重,影响肉产品质量。 二、采取对策 1.重视消毒:消毒的目的是为了杀灭病原体(细菌、病毒),保证猪的健康,猪圈必须每天清扫,每月定期大清洗、大消毒二次,包括猪屋、用具等。猪圈在出猪后和进新猪之前,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消毒。目前市场上消毒药品种繁多,鱼目混珠,不能只图便宜。要到乡镇畜牧兽医站或畜牧兽医药械批发门市部购买消毒药品,也可以用10%-20%生石灰乳涂刷或用2%-4%烧大麦水或5%-20%漂白粉溶液喷洒。同时,在猪舍(屋)进行处修一消毒池,里面装上新鲜石灰或用烂麻袋浸湿消毒药,便于进出时对鞋进行消毒。 2.制定合理的疫病防治程序:按当畜牧兽医站制定的免疫程度,适时使用疫苗,按照正确的方法免疫。如注射疫苗时部位要准,剂量要足。疫苗要贮放在2-4℃的冰箱内备用。购回的新猪要补打瘟或猪瘟、丹毒、肺疫三联苗。隔离15天至30天,无病时再混群。 3.综合诊断,对症下药,决不能凭单一症状给药,且用一种药不宜长期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用药时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不盲目加大或减少剂量。 4.要重视对兽药质量的鉴别、慎防买进作壁上观劣兽药。购买兽药时要看内、外包装是否印制有标签和“兽用”字样的标志。在标签或说明书旧否印制有商标,兽药名称、规格、生产企业名称、产品生产批号和省、部级有关部门审批的兽药“批准文号”。要注意看说明书上是否写明兽药的主要成分、含量、作用、作用用途、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日期、有效期、贮存方法、禁忌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特别要注意主要成分栏是否是中文,国家已明文规定主要成分不能用分子工或分子量以及外文来标示。说明书的正确编写格式已于今年3月1日后统一实施。 5.正确给药,疗程合理。抗菌药对于急性感染一般要用药3-5天,每天2次或3次,才能看到其效果,若无效时才考虑加药或换药。每天每次药物的使用间隔时间最好以24小时来平均计算,克服白天时间短,夜晚时间过长,以保证药物在猪体内持续的作用时间,从而使疾病快速好转。 6.要掌握好抗菌药的使用原则,才有利于疾病的治愈。一般原则是能用窄谱不用广谱,能用低级不用高级,能用一种不用多种,能用兽药不用人药。抗菌药不是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要根据病情选择。 7.合理使用抗菌药,不盲目联用。药物的联合应用在某些情况下(主要指为了取得协同作用、抵消毒副作用、延缓耐药性的产生等)是必要的。但药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药物联用后往往并不是各起作用互不影响,而是在药理和理化方面产生相互作用,以致可能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可使药效对抗,性能减弱,毒副作用加强等。如临床上经常见到的磺胺类药的钠盐注射液稀释青霉素G钾(或钠),有化学性的配合变化,因其碱性溶液能破坏青霉素的抗菌结构,故最好是分别注射。 8.注重综合治疗原则,以期确保和提高疗效。在临床上要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采取适当综合治疗措施。我们知道,在临床上所用的抗菌药物多为抑菌药,仅为机体消毒细菌创造一定的条件,为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要采取适当的辅助治疗措施。 如治疗仔猪黄、白痢病,该病是由致病性大甩手杆菌所致,使肠道膜发炎,液体分泌增加,导致仔猪拉黄色、灰白色稀粪。治疗时除肌注肠道抗菌消炎药外,应结合口服补液、皮下或交巢穴注射适量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可松弛肠道平滑肌,减缓肠道粘膜分泌液体,使稀粪变成条状软粪。又如猪传染性腹泻,治疗时除应用相的抗菌类药及补液,调节酸碱平衡外,同时应用册莨菪碱(654-2)或东莨菪碱,可提高疗铲,缩短疗程,加速康复,降低死亡率。用链霉素治疗尿道感染时,加服碳酸氢钠,使尿pH维持在7.5左右,疗效更好。口服庆大霉素时,可使剂量减少到1/5就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