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T-2毒素:可以引起短暂的腹泻,每个猪栏内都有呈灰色或水泥样粪便,但死亡率低。T-2毒素对酶系统有破坏作用,会引起肠道分泌紊乱,产生未消化的软便。迅速更换可疑的饲料后,病猪可不经治疗而恢复过来。每吨饲料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3-4千克可以降低腹泻猪的数量,使粪便的外观更加好看。9、病毒性腹泻(PED、TGE):在猪场的饲养管理中可以发现在寒冷的季节同一日龄段的猪在很短时间内大量发病,并对任何抗生素的治疗反应不理想,这常常提示为病毒性腹泻。治疗方法和清洁卫生措施与溶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爆发严重断奶后腹泻一样,一旦发病,需要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使用抗生素治疗有助于降低死亡。提高保育舍温度达30摄氏度,可更快速控制本病。在新设计的保育猪舍,一定要强调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这种管理和猪群流动在降低病毒性疾病传播方面比连续生产饲养制度好得多。10、回肠炎(早期):本病主要在断奶后的中期开始发生,这些猪场往往没有策略性地在教槽料中添加药物,或教槽料中普通抗生素的添加量太低。回肠炎可以单独发生,但常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近年来回肠炎的发病率逐渐提高。这种疾病常感染于保育阶段,于转群以后出现症状,以水样腹泻为特征,并能在同一批次内的猪之间传播,在慢性感染的病例中,少量的病猪仍然有较低的采食量。单纯通过粪便的特征,不容易识别或完全鉴别哪一个是回肠炎,哪一个不是,因为这种腹泻可由很多因素引起。通常在回肠炎的过程中,肠道内容物是完全消化的,但由于排出非常快,来不及完全被吸收而影响饲料转化率。对于染血的粪便而言,在保育阶段是很少发生的。可以选择几头有关的临床病猪进行剖检,并重点观察回肠和结肠部分,如果病变比较典型,就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但通常没有非常清晰的病变时,这就需要实验室才能确诊,用于检测粪便中抗原的PCR技术是有用、方便的监测方法。在保育后期定期选择在饲料中添加敏感药物的猪场是安全的。枝原净是控制回肠炎理想的药物,然而,在发生财务危机的猪场经常可以见到典型的回肠炎病例,因为这些猪长期没有使用抗生素了,或者策略性用药方案早已停止了。11、猪痢疾(早期):猪痢疾是小猪和生长阶段猪的常见疾病,本病可以发生于保育后期的猪群、发生于保育时间过长的猪群或发生于生长阶段混合感染的猪群。如果猪场在教槽料中常规使用抗生素,猪痢疾发病率并不高,如果保育舍有猪痢疾,也只是个别猪发病,并不能大范围传播,有时可见到典型的血痢或褐色的粘液性腹泻、发热和脱水症状,准确诊断应该对个别病猪进行剖检和实验室检查,并分析常规的用药程序和猪的采食量。枝原净+痢菌净是控制猪痢疾理想组方。12、沙门氏菌病:猪沙门氏菌病常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阶段的前期,或发生于整个小猪阶段直到40千克体重。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沉郁、严重腹泻,经常是黄色到黄绿色稀便。发生本病的猪群与长期没有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定期预防有直接的关系,临床上、病理解剖和细菌分离培养发现,本病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升高。在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爆发的猪场,沙门氏菌在保育阶段的发病率也提高,沙门氏菌可以通过血液进入肺脏参与肺炎的发生,但这只能通过实验室的细菌分离和培养确定。沙门氏菌病本身是不能完全从猪场清除或白行消失,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康舒秘可以控制或治疗本病。13、有些类型的腹泻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和低毒力猪瘟)。当猪感染病毒后可以发生腹泻,发病率大约在15-30%,腹泻是一过性的,颜色或浓度没有特异性,病猪常停止采食,并出现胃炎或胃溃疡。二、保育猪饲养管理总结1、定期送检样品,一是为了疾病监测,二是为了个别病猪的诊断。2、在饲料中策略性使用抗生素药物组合用于预防腹泻的发生。3、正确地断奶,断奶后的头2周严格管理。4、重视猪的采食量。5、如果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和猪瘟暴发,应立即采取措施。三、断奶过程和保育阶段成功的关键因素1、断奶的天数应该合理,断奶过程应避免应激反应。2、断奶后的第一、二周,注重保温。3、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同一日龄的猪在一起饲养或同一窝的仔猪一起饲养。4、根据断奶时的健康状况分群饲养。5、重视教槽料的质量,诱导仔猪提高采食量,每天逐渐提高,并保证饮水供应。在教槽料和保育仔猪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和丁壮素,饮水中添加柠檬酸和电解多维。6、改善保育舍的设计可以切断疾病的循环。7、PCV-2流行的猪场,切实做好猪群流动和分群饲养。8、将保育舍的饲养时间限制在5周以内。9、如果有病毒病爆发,立即采取措施,并对症治疗。10、制定合理的饲料用药和良好的免疫程序。饲料中添加枝原净+金霉素+阿莫西林组合作为预防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