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疾病控制与药物使用的关系(上)

编辑:Eva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疾病控制一直是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猪病多发并难于治愈已经成为令广大养殖户十分头痛的难题,并已严重地影响了养猪业的结构和布局调整。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现在猪病难治疗?与饲料中超量添加的药物成分有关吗?本文就与药物有关事宜简述如下。1、免疫系统追求畜禽的快速生长和更高的饲料转化率是养殖业不懈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遗传育种作为基础工作贡献巨大。近年来的试验已经证明:动物免疫系统的发育复杂程度和动物的生长速度成负相关,即一个活跃的免疫系统制约着动物快速生长,这意味着我们接纳了免疫水平低下的品种。为了保证这些动物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健康生长,我们在饲料中必须适当添加各种药物添加剂。尽管可以肯定,按照推荐剂量使用这些药物产生的免疫系统抑制效应不会对动物健康产生严重后果,但多数试验证明:在饲料中添加四环素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阿伏霉素、大环内酯类、那西肽等药物能够促进动物生长与抑制免疫系统有关,并与使用剂量成正相关。目前,在饲料的实际生产中药物添加品种和剂量已经大大超出了农业部20号文件的规定,因此,不能忽视其对动物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建立的影响,特别是在生长的前期。由于大多数疾病的治疗需要动物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配合和参与,被削弱的免疫功能也会对疫苗接种产生不良影响,加上品种因素和饲料原因,我们就不难理解猪病多发并难于治愈了。2、关注“长效制剂”的残留由于养猪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长效药物制剂应用广泛。长效制剂使用方便,减少了给药次数及降低了注射应激,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长效制剂避免了血药浓度的大起大落,保证了平稳的血药浓度,达到持久的治疗作用。多数长效制剂进入机体后会在局部形成一个储药库,皮下脂肪周围的空间、药物本身的缓释或是制剂的介质因素,由于此种二次分布模式的存在,药物能够在体内保持持久的稳态浓度或是高于有效治疗浓度的血药浓度,达到长效的释药作用。长效制剂的生产厂家往往考虑的是如何使制剂能够达到长效的释药作用,有效血药浓度持续时间越长,其质量也应该越好。但从药物代谢动力学角度来看,该种释药方式必然也会导致长时间的拖尾血药浓度的存在,即机体血药浓度长时间低于能够有效治疗的血药浓度。因此,此时的药物对细菌发展耐药性非常有效,对下次使用该种药物效果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总而言之,不管采取何种用药方式或是使用何种药物,其产生细菌的耐药性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养殖场经济效益及长期健康发展,少用、善用抗菌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良好有效的消毒程序及隔离措施能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标签: 药物 浓度 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