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衰竭症俗称水牛“低温病”,是我国淮河以南水牛养殖地区冬春季水牛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以病牛发生全身性衰竭,各种反应迟钝,体温低于正常为基本特点,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死亡率、淘汰率甚高。 1发病季节和病因 该病全年均有发生,但主要是在12月到次年的4月间,其中尤以2~4月份最为集中。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以下四种。 1.1劳役过度和饲草不良耕牛在重役之后未能得到适当休息,入冬后仅喂给粗劣的稻草,尽管牛已处于休息状态,这种营养很难补足维持正常代谢和使役中的亏损,特别是在牛舍简陋,管理不善,受到寒流袭击后,更加剧了衰竭的发生。这是该病发生的主因。 1.2寄生虫的侵袭淮河以南水稻种植地区,也是肝片吸虫、日本血吸虫和锥虫的流行地区,由于寄生虫的侵袭,夺取水牛机体营养,甚至损伤肝脏、心脏机能。 1.3牛体健康状况老水牛、患有齿病的牛,采食和消化功能减退;或处在妊娠后期和哺乳的母牛,在代谢上处于负平衡状态。 1.4其他因子如饲喂霉烂稻草以及其他消耗性疾病引起。 2临床表现 病牛骨架显露,肋骨历历可数,眼球内陷,步态蹒跚,起立艰难,以至卧地不起,体温大都在37℃以下,但饮食欲、反刍、排粪、排尿、瘤胃蠕动并无异常。临床表现按其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2.1轻度大多属重役之后卧地不起,或在使役中倒入田中,常发生在农忙季节。牛体膘尚且在六、七成之间,体温正常或稍低,起卧费力,其他一般无特异表现。 2.2中度病牛起立艰难,常需人扶持方可站立,迈步蹒跚,骨架显露,眼球内陷。食欲稍减,呈轻、中度脱水,但无饮欲。对外反应迟钝,采食、咀嚼、反刍缓慢,心跳在30次/分左右。此类牛大多在入冬后一两个月发生。 2.3重度病牛极度消瘦,卧地不起,口、耳、鼻、蹄等末梢部厥冷,眼球深陷,呈中度以上脱水。被毛粗乱,皮肤失去弹性,有的下颌部浮肿。体温在36℃下,胃肠蠕动缓慢,肛门括约肌松驰,排便无力。呼吸缓慢,呼出的气温下降,心跳在30次/分以下。病程长者,常在腕、膝、跟结节、大转子等部乃至胸壁两侧肋骨部发生褥疮,继而形成经久难愈的肉芽创。有的耳尖、尾端出现干性坏死。 衰竭病牛血液中红细胞数偏低,白细胞稍低于正常,嗜中性细胞增多,淋巴细胞降低。 3防治 该病的死亡或淘汰率较高,长江以北冬春气温较低地区则更高。在治疗上,轻症牛在补糖、强心和纠正水解代谢失调以后可以很快好转,经一定时间的休息,补给青绿饲料和蛋白质饲料,必要时注射同化激素以后,体况能很快复元。但在一些中度和重度病牛的治疗过程中常常遇到病情不稳定的情况,最后不免死亡和淘汰。 上述情况从综合病因来看,都是在营养代谢障碍的基础上发生全身性的能量代谢降低后发生衰竭的,由此推断病畜存在低蛋白血症和低血糖症;等渗性脱水和低血钾;心、肝功能下降,消化系统和吸收功能减退三种情况。按照整个恢复过程的不同特点,分成以下三个时期,做出相应的处理。 3.1启动期主要是提供能量,增强能量代谢以提高肝心的功能。主要措施是:补给葡萄糖、Vc和三磷酸腺苷,还应适当从静脉补以钙剂和强心剂。病牛一般经上述处理后,6~8小时体温开始上升,反射增强。内服中药附子、党参或白酒、糯米酒也有效。但这一良好转机需要巩固。在此期间补入过多高浓度的糖和同化剂是不适宜的。护理上为了减少散热,畜舍内应升温,病牛覆被,添加青绿饲料或多汁饲料。过多地供给精料无必要,也不适宜。 3.2稳定期其目的在于把上述良好转机巩固下来,稳定器官功能,这也是挽救病牛的关键。重点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水解代谢失调和改善消化道功能。 3.2.1补入血浆可增加病畜蛋白质的量,改变负氮平衡,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对改变心、肾、肝、脑等器官的功能都有明显作用。每次补入健康水牛血浆1000~1500毫升,2~3次。 3.2.2纠正低血钾病牛的肌无力和心率变慢与低血钾有关。改善肌无力和提高心脏功能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每日以中小剂量静脉补入为宜,一次大剂量补入非但无效反而有害。 3.2.3护理供给易消化的含糖量较高的饲料,如大麦粥等。同时给予青绿饲料以及适当饲喂豆饼和补给食盐。病牛不能站立者,应勤翻身和适当吊起,铺厚草,防止褥疮发生,一旦能站立,随即在扶持下适当牵骝。 3.3恢复期此期由于消化器官的功能逐渐转入正常,重点放在增强代谢过程的同化作用,改善体质状况。在供给充足的青绿饲料、蛋白质饲料的基础上,以小剂量多次注射同化剂,同时增加病牛的运动量。有寄生虫侵袭的要驱虫,牙齿磨灭不正者应整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