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形成三河牛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乳肉兼用品种,原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地区,是蒙古牛与许多外来奶用品种牛杂交培育而成。三河牛培育于高寒干旱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年平均气温-2.4℃,年平均降水量为300~400毫米,多集中于6~8月份,雨热同季。全年积雪200天左右,1月份最低气温可达-42℃。土壤多为栗钙土,地形开阔平坦,草甸类型属半干旱草甸草原,天然牧草植被以禾本科碱草为主,还有无芒草、针茅等。但由于漫长的严寒气候条件,青草期仅为全年的1/3。因此,夏秋两季的6月至9月中旬100天左右,充分利用青草期昼夜放牧,其余时间进行全舍饲,形成半集约化特点饲养方式。由于受该地理气候、草原、半集约化饲养条件影响,使三河牛具有耐粗饲、宜牧、抗寒、适应性强的特点。2.体表外貌一般三河牛属于细致紧凑型,有乳肉兼用型外貌,毛色以红黄白花为主,体躯高大,体质结实匀称,头部清秀,头颈结合良好,肩宽,胸深,肋骨开张好,背腰平直,体躯较长,四肢结实,肢势端正,蹄质坚实。种公牛雄性非常明显,母牛体大而不下垂,乳房大部分成盆状和圆形,乳腺发育良好,乳房附着良好、前后伸展稍差,乳头大小、长短适中,乳静脉长、较粗,但弯曲不够,乳井较大,有少数母牛斜尻。3.生产性能(1)种公牛:经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国家专家组,对家畜繁育指导站饲养的20头种公牛进行现场评定,特级10头,一级9头,二级1头,特级种公牛占50%、特一级占95%、二级占5%,通过专家组验收为国家级种公牛站。并且顺利通过2001年、2002年专家组对家畜繁育指导站年检,种公牛特级率达58%,特一级比例达100%。现有种公牛平均育种值105.6%。(2)母牛:由于近几年导入红白花荷斯坦高产基因改良三河牛,使产奶量有很大提高,据本种牛场1997~2003年对2350头基础母牛产奶资料分析,平均产奶量为3986公斤,比1986年三河牛验收时,核心母牛群基础母牛,产奶量平均单产3284公斤增加701.2公斤,提高21.35%。本种牛场十二队育种核心群240头基础母牛平均奶产量达4432公斤,比三队创呼盟最高记录的1978年185头基础母牛平均单产3557公斤增加奶产量875公斤,提高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