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肝片形吸虫病的防治

编辑:Dinah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肝片形吸虫病是严重危害牛羊反刍兽的蠕虫病,又叫肝蛭病。虫体片形呈棕红红色,长20~75毫米,宽10~13毫米,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中。引起动物消瘦、贫血、水肿、发育生长迟缓、功能障碍,引起牛羊大批死亡,造成巨大损失。海城地区肝片形吸虫病呈地方性流行,秋末初春发病较多,尤其在3~4月份,经过一冬的饲养,春季掉膘开始发病,颈垂水肿,在刮南风时肿的更为明显,俗称“南风嗉”。1984年秋检查孤山镇松坨,叶家27头黄牛,带虫8头,污染率高达26.7%。说明海城地区的肝片形吸虫病感染率很高,呈慢性虫经过,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牛体抵抗力降低时就会出现临床症状而发病。一、生活史肝片形吸虫在胆管内寄生产卵,虫卵随类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暖潮湿有适量水分条件下,虫卵了育成毛蚴,当毛蚴游于水中遇中间宿主──椎实螺内发育成尾蚴,由于毛蚴至尾蚴的发育时间长达50~80天,一个毛蚴最后可以发育成100个甚至上千个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很快变成囊蚴,囊蚴粘附于草上或游于水中。牛羊在吃草或饮水时吞食囊蚴被感染。囊蚴最终进入到肝胆管发育为成虫,需要2~4年月才能完成。成虫寿命3~5年。但一般1年左右即被牛羊自然排除。二、症状肝片形吸虫病多见于夏秋感染,因此时动物营养状况良好,常不见症状,但入冬以后特别是初春营养状况不良时,就逐渐出现临床症状,牛的症状常呈慢性经过。虫体达到肝脏时往往不显症状,但随着虫体的成长,症状日渐显著。出现食欲不振或异嗜,下痢,周期性瘤胃鼓胀,前胃弛缓,被毛无光,贫血消瘦。最后出现颈下、胸下、腹下冷性水肿,病牛衰竭例地死亡。三、防治1.定期驱虫:驱虫不仅能治疗,也是积极的预防措施。因本病常发生于10月份至第2年5月份,所以春秋两次驱虫是防治的必要环节。既能杀死当年感染的幼虫和成虫,又能杀灭由越冬蚴感染的成虫。在饲养育肥牛时不管什么季节,风骚入黄牛后就应普遍进行一次驱虫。驱治肝片形吸虫的药物可选用:(1)硝氯酚。是近年来驱治牛羊肚片形吸虫特效药物之一。牛,3~4毫克/公斤体重,大群驱治可采用目测体重给药。100~200公斤0.5克,200~400公斤1.0克。投服时不须禁食,可用水瓶灌服。也可将粉剂混料喂服。(2)肝蛭灵。长春兽医大学生产的新药。每100公斤5~8毫升,分点深部肌肉注射。一般200公斤牛用17毫升分两点肌注。安全可靠,效果好。2.粪便处理。把平时和驱虫时排出的粪便收集起来,堆积发酵,杀灭虫卵。3.消灭实螺。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填平低洼水潭,杜绝椎实螺栖生处所,放牧时防止在低洼地、沼泽地饮水和食草。
    标签: 吸虫 驱虫 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