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快疫和肠毒血症的治疗

编辑:Eva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羊快疫和肠毒血症虽是由两种厌气性梭菌引起的,但羊快疫的病原是腐败梭菌,而肠毒血症的病原是魏氏梭菌。这两种梭菌都能广泛生存于泥土、粪便和污水草中。不同品种的羊都能感染发病,但以绵羊最易感。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多发于多雨的夏秋时节,常流行于潮湿地区,特别是洪水泛滥以后更易发生。气候剧变,长期阴雨,都会促使该病的发生。羊空肚子吃入大量青嫩多汁的饲料,特别是吃了过量富含蛋白质而缺少维生素的食物,导致消化不良和肠道弛缓时,病原体可趁机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导致发病。  因此在牧区多于春夏之交“抢青”放牧和秋季草子成熟之时发病。而在农区又多发于夏收、秋收和蔬菜收获及“抢茬”放牧的羊群。只要掌握了病的流行特点,就能有效地抓好该病的预防。  临床表现  病程最急的羊,常发现已死,或见羊突然高跳几下而死,只有短短几分钟的病程,因此,在牧区常见这种急性而死去的羊,它是危害养羊业最严重,损失最大的疫病之一。死亡稍慢的羊,可见有腹胀和腹痛,头高举,前肢向外叉开站立。有的羊头部向后背或转向一侧,有时转圈行走或头顶墙不动。病程慢的可活2天~3天,有肠鸣拉稀或腹泻,流口水,磨牙,虚弱废食,离群而卧,强行站立,易摔倒,四肢呈游泳状,羊呼吸急而短,啃土,常在昏迷或痉挛中死去。  剖检变化  死羊肚子鼓气,很快腐败,腐臭味大,口、鼻、肛门等天然孔常流出分泌物,血不易凝固,皮下有气体。  羊快疫死去的羊,胃肠肿胀,出血,肝肿大质脆。肠毒血症死的羊,肠子血紫褐色,肠内粪便呈血色,像血灌肠;肾脏失去硬度,软如面团,俗称“软肾病”,切开如污泥状;肝变脆,土黄色,像开水煮过一样;心内外膜有出血点,心房积满黄水,心房内积液凝固,像鸭蛋青一样。  紧急防治  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常为急性发病,来不及治疗而死。但只要采取好的措施,处理得法,是完全可以控制发病的。可选用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快疫联合菌苗,不分羊龄大小,一律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3毫升~10毫升。注射后经过14天可获得免疫力,免疫期约8个月。注射后在羊群中有部分羊出现轻度跛行,一般可很快恢复。尤其是老疫区,每年4月,在羊发病季节前,用三联苗预防注射,可有效防止发病。  发现羊群中有病羊时,应尽快将病羊隔离和治疗,对病程较慢的病羊可投喂磺胺胍,一次用药量为10克~20克,也可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在病情紧急时,尤其在无疫苗预防时,可全群投放2%硫酸铜溶液每头100毫升,或每头服10%生石灰水100毫升~150毫升,在短期内,可显著降低发病头数。羊群中一旦发现病羊,应立即更换放牧草场,以脱离病原环境对羊的威胁。把羊群立即转移到高地干燥的草场放牧,可使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停止。在疫情的高发季节,更需要这种干燥草场放牧的好环境,以控制诱发疫病的因素。  妥善处理尸体和污染的场地,对死羊尸体要深埋,对羊舍和运动场及污染物要打扫干净,粪便集中发酵处理,对饲料和用具等进行一次全面彻底大消毒,在一周内最好每天消毒一次,以杀灭病原菌,净化环境。  要加强放牧管理,平时放牧不要到低洼的草地放牧,更不要饮用死泡子水,下雨天不要出牧,不要放牧露水草和霜雪草。羊群在放牧“茬地”时,应控制放牧时间,不要放牧过饱,应喂些干草后或放牧贫青草地吃半饱后再放牧遛秋茬,或好的草地,掌握这种放牧方法,羊就不易出问题。  羊舍饲也要讲究喂法,羊舍饲期间,最好喂干草,不喂青草或湿草,注意不突然喂给大量苜蓿草或饼类等高含蛋白质的饲料,消除发病诱因。特别对发病羊,不要喂青草,应改喂干草,以避免疫病的发生,停止“抢青”或“抢茬”放牧;并给病羊投喂人工盐、大黄等健胃轻泻药或抗菌药物,以促进病羊的尽快康复。
    标签: 放牧 发病 毒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