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产种鸡暴发卡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

时间:2023-02-25 编辑:Georg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鸡卡氏白细胞虫病是禽类的一种寄生虫病。河南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病例报道,特别是1996年以来该病在河南省呈上升趋势。每年从6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下旬,以7、8、9月份发病率最高。特别是2000年度阴雨连绵,该地区本病感染率达60%以上。2002年5月16日,许昌市某种鸡场开产种鸡暴发本病,现将情况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许昌市某种鸡场饲养的三黄种鸡3500只,公鸡180只,三层阶梯笼养,白天密闭纵向通风。2002年5月16日,180日龄的鸡群见部分鸡只出现排绿色、黄白色稀粪,经河南农业大学检测新城疫、禽流感的抗体滴度属正常。当时于饲料中加入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和复方新诺明片,连用5天,症状有所好转。但停药5天后,发病鸡又逐渐增多,且每天死亡10~15只,最多的一天死亡42只。经临床症状观察、流行情况分析及剖检病死鸡,初步诊断为卡氏白细胞虫病。后改用磺胺-6-甲氧嘧啶纯粉按0.2%拌料连用5天(编者注:剂量偏大),同时用枝大速治饮水5天,严重的病鸡用磺胺-5-甲氧嘧啶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20毫克肌注,病情很快得到控制,死鸡逐日减少;之后用白冠净按预防量用药14天,至2002年6月3日,全群鸡只基本康复。本次发病共死亡214只,死亡率达5.8%。二、临床症状病鸡鸡冠表现不同程度的苍白,部分发绀、萎缩、倒冠;体温升高达43℃,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当时气温在24~28℃之间,但仍见病鸡张口呼吸;有的流涎,倒提时口中流出淡酱油色血水;个别鸡轻瘫,咯血,拉黄绿色黄白色稀黏粪。发病前产蛋率已升至48%,发病后下降。三、剖检病变共剖检病死鸡42只(其中母鸡40只,公鸡2只),病变基本一致。急性死鸡全身皮下肌肉广泛出血,尤以翅、腿、胸、肛门等部位多见;肺严重出血,肺腹面有暗红色血凝块,有的气管、支气管充塞血凝块;心冠脂肪出血,心内膜下有针尖大至米粒大的出血点;肾脏被膜下有出血斑;肠黏膜出血,尤以直肠最严重,呈弥漫性出血,肠腔内有黄绿色、黄白色胶冻样粪便,肠管扩张,肠系膜有白色结节;肝脾肿大2~3倍,有的肝脏表面有针尖至米粒大白色结节;40只母鸡均见卵巢出血,卵泡破裂,严重的出现卵黄性腹膜炎,胸腺出血,呈黑红色。四、实验室诊断根据流行季节、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卡氏白细胞虫病。为进诊,进行如下实验室检查。1.用消毒过的针头从鸡翅下小静脉取一滴血液,涂成薄片,用瑞氏染色或姬姆萨染色后置高倍镜下,可见到卡氏白细胞虫呈近圆形的配子体。2.挑取心、肝、肺、肾、脾等部位的白色小结节,在放有几滴1:1的甘油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用盖玻片按压数次,然后置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到灰色、球形、直径65~440微米不等的裂殖体。根据以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此次流行于该场的鸡病为卡氏白细胞虫病。五、治疗措施1.首选特效药物磺胺-6-甲氧嘧啶,按0.2%拌料喂饲(编者注:剂量偏大),连用5天,同时添加维生素K3和复合维生素B,及时控制了病情。2.由于病鸡消瘦贫血,饲料中添加健胃补气补血的中草药,以利于病鸡康复,较快恢复产蛋。3.患病鸡群有混合感染,有严重的腹膜炎及肠道炎症,用枝大速治饮水5天。4.病症严重者,肌注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SMD),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0毫克,能迅速控制死亡。六、讨论与分析1.卡氏白细胞虫病自1996年以来,每年在本地区流行且呈上升趋势,1998年门诊记载病例11起,1999年22起,2000发生44起,2001年18起,都以7、8、9月份为高发期。鸡舍通风不良,周围杂草、树丛、低洼、潮湿、有污水积存时,为库蠓大量孳生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导致该病流行。这次发病日期为5月16日,当时阴雨连绵造成库蠓大量繁殖,是历年来发病最早的。2.该病极易与传染性囊病、新城疫、禽霍乱、曲霉菌病、磺胺药中毒、抗球虫药中毒相混淆,特别是急性病例,如在产蛋母鸡中表现极严重的肠炎、腹膜炎。其早期死亡的病例,大多以肠炎、腹膜炎形式表现,其特征的病变为肠管扩张,内含大量的胶冻样黄绿色内容物,所以应仔细鉴别诊断,以免误诊。3.该病分急性病例、慢性病例,产蛋鸡、育成鸡、雏鸡其临床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应仔细鉴别,有条件的建议采用实验室检测进行诊断。4.本地区进入6月份就应该对鸡群定期投药预防,雏鸡、育成鸡用克球粉、敌菌净、复方新诺明等药物喂5天,停一周,再喂5天,交替间断进行,可预防本病。对本病及早用药治疗和定期预防用药是减少损失的-项重要措施。
    标签: 发病 白细胞 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