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皮肤损伤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

编辑:Abbott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肉鸡皮肤损伤是严重影响肉鸡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表现为肉鸡的外观和体表光洁性、完整性差,造成上市肉鸡次鸡率升高,屠宰后的肉鸡商品等级降低。如果在肉鸡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加以控制,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肉鸡皮肤损伤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是肉鸡生产、加工者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1肉鸡皮肤损伤的原因1.1饲养管理因素1.1.1饲养密度过大,活动面积不足,群鸡拥挤、相互践踏而引起皮肤损伤。1.1.2饮水不足或喂料没有定时、足量,造成鸡只过度饥渴,进行饲喂时,鸡群发生哄抢、啄斗、践踏而导致相互间抓伤。1.1.3没有做好保温工作,鸡群打堆,某些鸡在打堆鸡背部走动,结果导致皮肤抓伤。1.1.4没有适时进行公母分养也容易引起皮肤撕裂。1.2环境因素:炎热的天气,尤其是七、八月份期间,日照时间延长而使鸡只神经质增强,鸡群活跃易动,增强了皮肤撕裂的的机会。1.3应激因素:工作流程突然改变、清除鸡粪次数过多、接种疫苗、外来参观人员、停电等应激,造成群鸡飞舞,惊叫跳动,造成跌伤、撞伤,或者群鸡向一个方向移动、拥挤、打堆,造成踏伤、压伤或啄伤等意外损伤。此种情况在笼养肉鸡中发生较多,特别是笼养肉鸡单个笼位中的鸡只数量过多,活动范围受到限制,鸡只互相践踏而导致皮肤抓伤。1.4营养因素:饲料中能量物质较高,使鸡沉积更多的脂肪,导致皮肤脆性增加和容易破裂;饲料中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肉鸡神经质和羽毛生长缓慢;钠含量过低则可提高鸡群的神经质。1.5疾病因素1.5.1大肠杆菌和假单胞菌属的细菌感染肉鸡皮肤,质地遭到破坏,形成结痂或蜂窝织炎,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皮裂。1.5.2MD、IBD等免疫抑制病可降低肉鸡抗感染的能力,容易造成慢性皮肤感染,这些慢性皮肤感染增加了加工皮裂的发生。1.5.3体外寄生虫病:体外寄生虫病是引起肉鸡皮肤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奇棒恙螨病,可在肉鸡皮肤上形成痘脐状丘疹或结痂,或继发其它细菌感染后化脓、溃烂等。1.5.4啄癖:啄可直接导致肉鸡皮肤损伤,严重影响肉鸡的外观和体表光洁。1.6加工技术:肉鸡加工过程中因挂鸡动作粗暴、烫毛水温过高、机器发生故障或打毛机调整宽度不适,也容易引起皮肤撕裂。1.7其它因素:肉鸡出栏市时,抓鸡装笼动作粗暴、装入笼内鸡只过多、鸡笼内有铁丝或其它尖锐物品,容易造成鸡只皮肤损伤。2控制措施2.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鸡群的分栏工作,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对于笼养肉鸡,要控制好单个笼位中的鸡只数量,最好为2只/笼,防止鸡只应激时互相践踏。2.2做好鸡群的保温通风工作,防止鸡群打堆。2.3准备充足的饮水器、料槽,给鸡群提供足够的饮水及饲料。2.4工作流程相对稳定,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为鸡群提供安静的生长环境。2.5合理的饲料配方,高能高蛋白物质及钠要适宜均衡。2.6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防止IB、MD等免疫抑制病的发生。2.7搞好鸡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定期进行带鸡消毒防止体外寄生虫、大肠杆菌病的发生。2.8肉鸡出栏时抓鸡、装鸡要轻抓轻放。2.9屠宰加工时,仔细检查加工器械,针对鸡只个体的大小调整好打毛鸡的宽度。
    标签: 肉鸡 皮肤 损伤